茶马古道
中国最古老的茶马古道不在别处,在汉江流域。
2014年8月,我到天门拜谒一代茶圣陆羽,然而这里除了被命名为陆羽大道的市区主干道和一个陆羽公园,再也没有和陆羽有关的东西。也是在天门,我才知道天门盛产棉花和稻谷,却不产茶。
不过进入汉中和安康,山坡上、竹林旁、高山上,一畦畦如绿色巨蟒般盘踞在巴山北麓的茶树,让汉江两岸的空气都弥漫着清新芬芳的茶香。从西乡堰口到镇巴,铺展在泾洋河峡谷的公路逐渐升高,到了罗镇附近的高山上,漫山遍野的茶园突然间出现,恍惚间,我感觉自己置身于碧波荡漾的茶海。
豁然开朗的峡谷间,一座孤零零、突兀而起的尖顶山从山脚到山顶,被一行一行整齐的茶树覆盖,形成一座顶天立地的巨大茶山。刚刚升起的太阳挂在茶山顶端,阳光照耀之下,我们面前这座山恍如一颗巨大的绿色宝石,矗立在天地之间。刚刚从大巴山潮湿、浓重的朝雾里苏醒过来的绿叶,水洗过一般青翠欲滴,在阳光的照耀下,茶山四周浮动着绿晕。
从西乡到镇巴,再从石泉、汉阴到紫阳,汉江南岸大巴山北麓的林间坡地、山坳峡谷,都被青翠的茶园装扮得婉约迷人,胜似江南。
日渐变淡的记忆里,祖母和我的外公、父亲一生都离不开茶,所以我对于陕南茶的味道并不陌生。长大后有了些见识,才知道当时让先辈们沉醉不已的陕南茶叫“陕青茶”,产自汉中、安康一带。我接触过的天水老一代茶商说,解放前,在天水、汉中之间有一条茶马古道,不少天水茶叶商贩,常年往来于天水、汉中贩运茶叶。这些商贩一般在汉中茶铺里采购好茶叶后,雇人肩背马驮,翻过秦岭到天水。一般以产自安康的紫阳茶居多,也有汉中西乡、镇巴的茶和从汉口通过汉江转运而来的江南茶。为了保证茶叶的品质,占据价格优势,天水茶商也经常到西乡、紫阳等地,从茶园收茶。
久而久之,在天水、陇南的秦岭山区,就有了连接陕南、汉江的陕甘茶马古道。这条古道最东端的起点在汉江边上的紫阳县瓦房店。
几天后到紫阳,当地人说中国最早的茶马古道不在云南,而在陕南。他们还告诉我,从紫阳沿汉江到汉中,然后翻秦岭至关中、天水,又至青海、宁夏、内蒙古、西藏的陕南茶马古道,开通于唐宋时期。
长期研究陕商历史的西北大学李刚教授也认为,中国第一条茶马古道是陕甘茶马古道,这条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至清代止,历经岁月沧桑。李教授经过多年考察研究,还为我们勾勒出从陕南汉中出发,通往甘肃的陕甘茶马古道干道在陕南的大致走向。他认为,伴随唐宋“茶马互市”的发展,为运送陕西茶到边疆,遂形成经紫阳—汉阴—石泉—西乡—城固—汉中—略阳—古河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兰州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茶马古道。
有一个故事说,以前藏区没有茶,更没有奶茶,奶茶是文成公主进藏后的杰作。这故事说茶在唐代,已经成为唐人的生活必需品。文成公主也有饮茶的习惯,所以进藏时随身带了不少茶叶。到了西藏,文成公主对每天每顿吃牛羊肉很不习惯,经常饮食不思。一次偶然的机会,文成公主将从内地带来的茶叶掺到牛奶里熬煮,不仅味道可口,喝了之后胃也舒服了,而且神清气爽。由此,一种藏区特有的饮品——奶茶诞生了。
如果这传说是真的,那么唐朝首创茶马互市,大抵应该是在西藏等北方少数民族对茶叶需求越来越大之后吧。《新唐书·陆羽传》也说:“(中唐)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少数民族需要大量茶叶,好在汉江流域盛产茶叶,用大唐的茶叶换少数民族的马匹,这对于大唐来说不啻是两全其美的交易,甚至可以说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于是,在大唐政府的倡导下,一条从陕南汉江沿岸通往甘肃的茶马古道就此诞生。产自汉江南岸大巴山区的茶叶,经水路被运送到汉江及其支流码头,然后通过人背马驮,翻过秦岭,再沿古丝绸之路,由骆驼运送到青海、西藏、宁夏、内蒙古等地。往来于西北牧区的茶商去的时候,运载的是茶叶;回来时,为大唐帝国牵来的是一匹匹膘肥体健的马。
从汉阴南进入紫阳,紫阳南境的群山逼迫着奔涌而下的汉江必须转向东流。原本汉江要在紫阳县城附近掉头往东,因其又受到自南向北从大巴山深处涌来的任河的冲击,两条江流在逼仄的高山峡谷里纠缠,最后,汉江和任河在紫阳汇合。
瓦房店是任河岸边一个小山村,离任河与汉江交汇处不远,在汉江流域名声很大。
在安康境内水流湍急、两面高山雄矗的汉江岸边,要找一个水深合适、地势开阔的地方建码头,不是件容易的事。瓦房店有一片相对开阔、呈三角形的空间,江水西岸虽然狭窄却相对平缓的坡地,为建设与码头配套的各种服务设施提供了难得的空间。此处的江水,在如瓮口敞开的山谷间十分平缓地流淌,同时与汉江和任河相通的水面,既适宜大型航运船停靠,也适宜小船进出。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让瓦房店在汉江航运刚刚诞生的时候,就成为建设良港的首选之地。
在汉江航运开通之前,已有茶商用人背马驮的方式,翻山越岭,将紫阳、西乡、汉阴产的“山南茶”运往关中了。有了往来于汉中和汉口之间的船只靠岸停泊,瓦房店成为开通于唐代的中国第一条茶马古道——陕甘茶马古道的起点,也是江南、四川等地的茶叶进入西北最重要的中转站。
10年前,紫阳县城和瓦房店还有供往来渡船停靠的码头,自从经紫阳通往四川万源的包茂高速贯通后,紫阳到瓦房店的水面上,已很难看到游弋的船只了。但瓦房店码头还在,而且正在美化扩建,只不过重建中的瓦房店码头,是依托古汉江茶马古道,打造的汉江航运旅游小镇。
根据安康地方史料描述,汉江航运最热闹的时候,也是安康茶市最繁荣的时期。汉江两岸茶市繁荣,江面上帆船云集,瓦房店码头停靠的船只动辄数以百计。这些船只运送的主要货物,一度就是产自陕南的“山南茶”。安康茶市以紫阳为中心,沿汉江两岸水旱码头分布着宦姑滩、瓦房店、红椿坝、紫阳、洞河、洄水湾、毛坝关、麻柳坝、蒿坪河等10余处茶市。茶市上挤满了挑着担、背着背篓、挎着篮子向茶商卖茶的茶农,也混杂着刚刚从船上下来,收购茶叶的各地茶贩。
一开始,汉江沿岸码头向外贩运的茶叶以陕南茶为主,其中以紫阳毛尖最为有名。随着汉江与长江航运的沟通,来自江南、四川的茶叶也经由汉江,源源不断地向西北转运。瓦房店成为汉江上游最有名的航运码头,大概就在这个时候。
如今的瓦房店,已经沦落为汉江边上一个依旧贮存着繁华的历史记忆,却繁华散尽的小山村。一度舟楫往来、船帆林立的古汉江码头不见了。江水依旧清澈碧翠的任河西岸,三四十户人家散落在连接四川万源的公路两旁的山坡上。我到那里时临近中午,炊烟袅袅中,新修的旅游码头后面的台地上,废旧的龙王庙和川陕会馆正在修复。路西半山上,居高临下的江西会馆屋顶破败不堪,院子里、房脊上长满荒草,但江西会馆的雕梁画栋,依然彰显着它曾经有过的繁华。
从废弃几十年的江西会馆下来,我在路边超市买打火机时,店主人吴文全告诉我,早年的瓦房店码头比紫阳县城还繁华。码头上往来的船只进进出出,昼夜不息。围绕码头,旅店、饭馆、烟铺等到处都是。来自湖北、江西、陕西、四川等地的商人聚集在这里,做转运生意,几个省的会馆一个比一个豪华。
问起当年瓦房店最火爆的是什么生意,吴文全说:“那自然是贩运茶叶了。”
以汉江为中心,辐射整个西北的陕甘茶马古道最为繁荣的时期,是宋代。
熙宁年间,宋神宗任用王韶收复宕、洮、岷等六州的战幕拉开,军队需要大量战马,西北少数民族也需要源源不断的茶叶制作一日三餐离不开的奶茶。这种情况下,熙宁七年(1074年),宋神宗决定在渭河沿岸开放边贸口岸,开展以茶易马的边境贸易。北宋朝廷设置的第一个茶马贸易管理机构茶马司,选择在秦州(今天水)。天水是宋代已经粗具规模的陕甘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与陕南茶区和南茶北运“黄金水道”——汉江,仅隔一座秦岭。只要沿汉江源源不断运送安康、汉中的陕南本地茶和江南茶,经陕甘茶马古道进入天水,就有数以万计的北方良马装备大宋军队。
时势的需要,让从安康紫阳到汉中,以及汉江上游再北越秦岭的茶马古道,进入前所未有的辉煌期。沿汉江而来的江南茶、产自汉江南岸的陕南茶,在安康、汉中一线的汉江码头及沿江港口堆积如山。汉中通往秦州的古道上,运送茶叶的骡帮驼队络绎不绝。汉中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秦州茶马司设立第一年,仅各地茶商在汉中收购的茶叶就达700余万斤,汉中因此成为与开封、成都并列的北宋三大税收城市之一。在陕甘茶马古道另一端,秦州茶马司成千上万的茶叶一落地,即被转运至西夏、河套等游牧民族地区。成群结队的西域良马,也迅速被输送到全国各地,为北宋王朝装备起一支又一支军队。
到了明清时期,陕甘茶马古道不仅成为全国各地茶叶贸易的大通道,也让汉江流域的茶叶名震全国。承袭宋代茶马互市的政策,明代颁布的《茶马法》,让陕甘茶马古道的茶马交易更加繁荣。明代,陕南茶叶生产空前繁荣,开荒种茶也成为当地农民趋之若鹜的选择。受《茶马法》鼓舞,西乡一度出现“其民昼夜治茶不休,男废耕,女废织,而莫之能办也”的景象。与此同时,茶马古道也开始沿汉江向东延伸。抗战时期,人们在汉江中游的河南南阳、湖北西部茶叶市场上看到的紫阳茶,就是通过顺汉江而下的茶马古道的延伸段贩运出去的。
2017年4月7日,《西安晚报》发表的一篇题为《宁强茶马古道发现记》的文章说,2004年4月,该文作者和宁强县农业局局长丁振华在宁强与广元交界处的黄坝驿乡一座海拔900多米高山的半山腰上,发现了一段高约10米、人工开凿的古栈道,并推断它有可能就是茶马古道蜀门段遗迹。
2014年11月,我在汉江上游寻觅陕甘茶马古道时才知道,继陕甘茶马古道开通后,中国第二条茶马古道也经由汉江上游,穿越巴山蜀水,向康定藏区延伸,这就是陕康藏茶马古道。这条茶马古道从关中经陕南到四川,绕来绕去,来去都要经过司马错伐蜀时开通的古道。根据《明太祖实录》“秦蜀之茶,自碉门、黎、雅抵朵甘、乌思藏,五千余里皆用之”的记载可知,陕康藏茶马古道明代已开通。
最初奔走在这条长达千余公里古茶道上的是陕西商人。
由于陕甘茶马古道的日益成熟和政府对茶市的重视,明代陕南成为全国茶叶的主产区。已经在这条古道上有过其他贸易经验的陕西商人翻过秦岭,来到陕南,直接到茶园或茶商手里收好茶叶,交给雇来的脚户、马帮,放开嗓子唱一曲《走西口》,伴随着马帮把头“叭叭”脆响的马鞭声,一包包散发清香的茶叶从汉江起步,踏上了前往康巴藏区的漫漫长途。
沟通汉中和成都的金牛古道是陕康藏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所以《宁强茶马古道发现记》的作者发现的古道遗迹,应该是这一段。
陕甘茶马古道和陕康藏茶马古道随处可见煎茶岭、盐茶关、茶镇、茶稻村等与茶有关的地名。行走在这条1000多年来曾经马蹄嗒嗒、驮队络绎不绝的古道上,我至今还能嗅到迷人的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