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遥寄相思意

情书遥寄相思意

从那以后两个人开启了恋爱模式,不是约会就是通信。杨季康到清华上大学的时候,钱钟书已经离开了清华,到清华大学的研究院,两人不能时刻相见,钱大才子充分发挥了斐然的文采,写下了许多动人心弦、滚烫的情书。

钱钟书为了表达对杨季康深深的爱意,写了一首李商隐风致的情诗刊登在《国风》半月刊上,诗文如下:

缠绵悱恻好文章,

粉恋香凄足断肠。

答报情痴无别物,

辛酸一把泪千行。

依穰小妹剧关心,

髫瓣多情一往深。

别后经时无只字,

居然惜墨抵兼金。

良宵苦被睡相谩,

猎猎风声测测寒。

如此星辰如此月,

与谁指点与谁看?

困人节气奈何天,

泥煞衾函梦不圆。

苦雨泼寒宵似水,

百虫声里怯孤眠。

海客谈瀛路渺漫,

罡风弱水到应难。

巫山已似神山远,

青鸟辛勤枉探看。

全诗表达了对杨季康的相思之情。他们离别之后,杨季康没有回一个字,竟然惜墨如金。纵然是星辰大似月,又能与谁分享呢?又能指给谁看?在钱钟书的世界里,杨季康是唯一在他精神世界驻足的妙人。现在想来,钱钟书能把这首诗刊登在半月刊上,也是向全世界宣布,杨季康我爱你,虽然你不给我写一个字,让我“答报情痴无别物,辛酸一把泪千行”,就算是“百虫声里怯孤眠”,我也如“青鸟辛勤枉探看”。

钱钟书运用宋明理学家的语句,为杨季康写了一首七言诗:

销损虚堂一夜眠,

拼将无梦到君边。

除蛇深草钩难着,

御寇颓垣守不坚。

如发篦梳终历乱,

似丝剑断尚缠绵。

风怀若解添霜鬓,

明镜明朝白满颠。

这首诗写的既是相思也是佛理,还有自我的修养。他把刻骨的相思比作蛇入深草,在蜿蜒动荡中捉摸不透,爱的神箭攻破心中的城堡,无法把守。被这样温情的男人念着、爱着是幸福的吧!

钱钟书对这首《不寐从此戒除寱词矣》很得意,他自负地说:“用理学家语作情诗,自来无第二人!”

钱钟书写的《玉泉山同绛》,诗名很直接,一个“绛”表明一切:

欲息人天籁,都沉车马音。

风铃呶忽语,午塔闲无阴。

久坐槛生暖,忘言意转深。

明朝即长路,惜取此时心。

钱钟书在狂热的相思中,几乎一天给杨季康写一封情书。当时,没有电话没有手机,只能依靠纸笔来遥寄相思。不过,在清华很方便邮寄信件,院内的邮箱收到信件后,会有专门的邮差送到宿舍去。痴情的钱钟书那么积极地表白心迹,在杨季康那里却很少能得到回响,就如那句“别后经时无只字,居然惜墨抵兼金”的小小幽怨。即便是幽怨又能奈何,第二天还不是又要重拾相思,继续抒发相思之情。

钱钟书在《围城》里,写了个不爱写信的唐晓芙,是不是忘不了那段难挨的相思之苦,才在小说里把杨季康安排进去?

杨季康给钱钟书回信少,不是她不爱钱钟书,是她不喜欢这种表达方式,就像她父亲说的,你想怎么做,随心意。她还是很期待看到钱钟书的信的,不管是上课,还是到图书馆,哪怕是校园散步,杨季康回到宿舍第一件事就是拆开钱钟书的信,享受对方发来的求爱信号。正是这份墨守的惦念,让杨季康知道自己愈加深爱着他。

钱钟书没有把谈恋爱的事告诉父亲钱基博。有一次,杨季康给钱钟书的回信落在钱基博的手中。钱基博很好奇,拆开信看了,看完难以掩饰喜悦之情,禁不住大赞道:“此诚聪明人语!”

杨季康信是这样写的:“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彻终不受障碍。”

这样善解人意、知书达理、善于为所有人着想的女子,能不让老先生龙颜大悦吗?他认为杨季康是聪慧的,为儿子能认识这样的女子暗自庆幸,也为自己即将拥有这样的儿媳而得意。钱基博十分欣慰能有这样办事周到、思维缜密的女子陪伴不谙世事的儿子,这样知书达理的女子是可遇不可求的。

读完信的钱基博太高兴了,他也不怕二人生气,也没有跟钱钟书说,直接给杨季康写了回信,郑重其事地将儿子托付给了杨季康。从这里可以看出钱父对杨季康是多么的喜欢啊!钱钟书写《围城》的时候,怎么会忽略这不可思议的事情呢!方遁翁的作风和钱基博的作风不是如出一辙吗!

杨季康给钱钟书写信的同时,把他们相恋的事情告诉了父母。从此,他们的恋爱得到了双方家长的认可,如一幅空白画卷开始涂抹各种颜色。

他们这一对璧人生活在动荡的旧中国,还能接受最好的教育、遇到最好的人、爱上最好的对方。现实那么残酷,却没有阻挡他们相爱的脚步,他们多么幸运、多么令人艳羡啊!在与钱钟书恋爱期间,杨季康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借读生涯。在东吴大学时,她总是感叹最大的遗憾是不能在清华大学读本科,错过了清华大学外文系鼎盛时期。

温源宁是钱钟书的老师,他并不看好杨季康,有一次测验杨季康交了白卷。当听说自己的得意门生和交白卷的学生谈朋友时,他特意告诉钱钟书:“pretty girl 往往没头脑。”

被爱情迷晕了头的钱钟书怎么听得进去老师的忠告呢?他写了那么多情书,都没得到回应,此刻,任谁也不能左右他和她的感情了。

钱钟书为能与杨季康长相厮守,希望她再努力一把,补习一下,考清华大学的研究院。如果杨季康能考上研究院,他们可以同学一年。钱钟书急哄哄地提出订婚,杨季康觉得太仓促而拒绝了。

杨季康给钱钟书回信谈了关于报考清华大学研究院的事情,说她在复习,这件事急不来。她回到苏州接受了小学教员的工作。

杨季康一个月的工资120元,待遇也好,在当时这份工作算得上金饭碗了。闲暇时间,杨季康依然喜欢到学校的图书馆看书。由于要教孩子课程,批改作业,这些也占据了她部分时间。杨季康计划推后一年再考。

对钱钟书来说,这样的推后是莫大的折磨,他不愿意跟她分开太久,每日的相思在遥远的距离中,愈来愈浓。为这件事他们写信争执了较长的时间,每次杨季康都不理他。钱钟书伤心了很久,怀疑杨季康不愿意要这段感情,故意疏远他。钱钟书把这种失落的无奈、没有着落的爱释放在诗歌上,诉说着自己的“辛酸一把泪千行”。

杨季康和钱钟书的感情就如风过海面,波澜四起。世间哪有一帆风顺的爱情,哪有水波不惊的情缘?只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感情才更稳固。

谁都希望爱的结果是,既然爱,请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