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拒绝离别

相濡以沫,拒绝离别

钱钟书平日里对杨绛不说甜言蜜语,对妻子的情谊都深藏在心底,他经常给爱妻写诗,感念爱妻的好,杨绛最喜欢钱钟书献给她的礼物:“弄翰捻脂咏玉台,表编粉指更勤开。偏生怪我耽书癖,忘却身为女秀才。”

本该是女秀才的你,为了家务活少了多少读书写作的时间啊,都是家务事占据了你的大好光阴,都怨我拙手笨脚只会读书,家中琐碎之事全由你操劳,我分担不了你的忧愁。

夫妻之间说什么感谢呢?钱钟书知道杨绛为他、为女儿的付出,他了然于心。在钱钟书心中,杨绛永远是那个“最贤的妻和最才的女”,不管是做学问还是照顾家庭,她都是最出色的。

钱钟书身体一直不好,除了哮喘让他难以入睡外,身体还出现了别的症状。1994年,钱钟书到医院检查,竟然是膀胱癌,很快医院安排了手术,在做手术过程中,医生发现了钱钟书的右肾萎缩坏死,只得临时切除。对于84岁的钱钟书来说,这是一场大手术,他能吃得消、扛得住吗?这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钱钟书从手术室出来了,83岁的杨绛日夜守护着他,悉心照顾,生怕出现意外。护士看她一直在病床前忙前忙后,劝杨绛回家休息,换其他人照看,杨绛笑着说:“钟书在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这句深情的话,只有最爱的人懂,他们走过了60多年的风雨,这种感情,这种难舍难分的相互依赖,已经融入了彼此的生命中。

钱钟书眼看着杨绛遮不住的憔悴,也劝爱妻回家换别人来,杨绛总是赖着不肯走,在她心里,换谁她都不放心,换谁都不如自己照看得好。每当钱钟书心疼她,让她休息,她都很快转入别的话题。钱钟书其实也舍不得爱妻离开,他更知道爱妻在这样的时刻不会离开他,她的脾气他一清二楚,索性不再说了。

就这样两人在医院度过了相濡以沫的日子,那段日子虽然苦涩,但也充满了爱,充满了希望和担忧。和最爱的人在一起,哪怕是在医院,那又何妨?当钱钟书出院时,杨绛又瘦又憔悴,整个人小了一圈,走起路来摇摇晃晃,钱钟书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钱瑗为了让父亲快点恢复,在父亲出院后回家住了一段时间,她知道父亲疼爱她,喜欢听她说话,希望做女儿的能多陪他们,她也想抽更多的时间陪伴父母。钱瑗给他们讲新鲜有趣的见闻,回忆以前有趣时光,三人在一起说说笑笑,其乐融融。看到钱钟书又开始说说笑笑,杨绛放心了,最爱的他终于好转了。

没想到好景不长,钱钟书好了没多久,健康又陷入危机,又一次住进了医院。经过检查发现癌细胞进入了膀胱颈上,接着又做手术。手术结束,钱钟书的肾功能衰竭,医生对他进行了紧急抢救,才保住了性命,靠透析血液维持生命。

钱钟书被病痛折磨着,身体虚弱到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他还有清醒的头脑,每当杨绛和他说话,他都用眼神回应。钱钟书不能正常吃饭,只能靠鼻饲摄取营养。为了给钱钟书增加营养补充能量,杨绛精心熬鸡汤混在营养液中。她为他做各种各样的果泥、肉泥,还把鸡肉里的筋、鱼肉的刺仔细处理好,防止出现意外。对钱钟书,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就像照顾刚出生的婴儿一样用心。

钱钟书住进医院,一住就是四年,在这四年里,杨绛不敢有一丝的懈怠,只求上苍让他陪伴自己久点、再久点。在《我们仨》里,她深情地写到这段日子,也许只有用这样的记录方式才能抒发难以言说的痛:

有一晚,我做了一个梦。我和钟书一同散步,说说笑笑走到了不知什么地方。太阳已经下山,黄昏薄暮,苍苍茫茫中,忽然钟书不见了。我四顾寻找,不见他的影踪。我喊他,没人应。只我一人,站在荒郊野地里,钟书不知到哪里去了。

我大声呼喊,连名带姓地喊。喊声落在旷野里,好像给吞吃了似的,没留下一点依稀仿佛的音响。彻底的寂静,给沉沉夜色增添了分量,也加深了我的孤凄。往前看去,是一层深似一层的昏暗。我脚下是一条沙土路,旁边有林木,有潺潺流水,看不清楚溪流有多么宽广。向后看去,好像是连片的屋宇房舍,是有人烟的去处,但不见灯火,想必相离很远了。钟书自顾自先回家了吗?我也得回家呀。我正待寻觅归路,忽见一个老人拉着一辆空的黄包车,忙拦住他。他倒也停了车。可是我怎么也说不出要到哪里去,惶急中忽然醒了。钟书在我旁边的床上睡得正酣呢。

我转侧了半夜等钟书醒来,就告诉他我做了一个梦,如此这般;于是埋怨他为什么一声不响撇下我自顾自走了。钟书并不为我梦中的他辩护,只安慰我说:那是老人的梦,我也常做。

是的,这类的梦我又做过多次,梦境不同而情味总相似:

往往是我们俩从―个地方出来,他一晃不见了。我到处问询,无人理我。我或是来回寻找,走入一连串的死胡同,或独在昏暗的车站等车,等那末一班车,车也总不来。梦中凄凄惶惶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

钟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这是一个“万里长梦”。梦境历历如真,醒来还如在梦中。但梦毕竟是梦,彻头彻尾完全是梦。他已骨瘦如柴,我也老态龙钟。他没有力量说话,还强睁着眼睛招待我。我忽然想到第一次船上相会时,他问我还做梦不做。我这时明白了。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

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