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里的“散工”是女先生
清华里的“散工”是女先生
黎明的曙光终于开始照耀中华大地,人们饱经了战乱之苦,终于可以直起腰高声呐喊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了这一天,人们翘首期盼了多少日子啊!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清华大学向杨绛和钱钟书发出了回校任教聘书。杨绛辞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文系教授的职务,跟随钱钟书,带着女儿,从上海坐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
杨绛出生在北京,在北京上了三年学,和钱钟书游览了这里的名胜古迹。她是多么钟情于这片热土啊,她深深地知道,这次是永远的回归,也是叶落归根的宿命,她再也没有离开这片土地,从决定的那一刻起也许就没想过离开。
钱钟书教外文系研究生,杨绛教英国文学。当时清华规定:夫妻不能在同校一起当专职教授。杨绛只好兼任教授,按课时计算工资。杨绛为自己的工作起了个幽默的名字——散工。杨绛认为兼职教师工资低点儿,但时间上很自由,那些名目繁多的会议可以不用参加了,这样能腾出时间做喜欢的事情。在清华任教一年后,杨绛的低烧奇迹般好了。杨绛恢复健康的身体像搁浅已久的船,而她这个优秀的舵手将它驶进了属于自己的水域。那些浪漫的西方古典文学,狄更斯、莎士比亚悄悄占据了她的心扉。杨绛还是最喜欢翻译的工作,她利用课余时间翻译了《小癞子》。这是西方首部流浪汉小说,也是杨绛翻译流浪汉小说的开端。《小癞子》的笔法很幽默,社会各阶层人物形象刻画生动,用幽默的语言揭露了当时西班牙社会的腐朽,借助小人物的故事讽刺了僧侣的伪善和欺骗普通人的丑恶嘴脸,挖苦了贵族的空虚和傲慢。
杨绛正是在这个时候进入了人生的鼎盛时期,从她那时期的工作照可以看出,已经不惑之年的她依然风度优雅、姿容秀丽,有着成熟女性独有的自信。不上课的杨绛喜欢穿上海旗袍,撑阳伞,在清华校园中散步。清华大学里的学生喜欢追赶潮流,大家都穿清一色的列宁装。只有杨绛固执地认为,在中国服装里旗袍是永不落伍的时尚。只有那些有所坚持的人,对于美的认知,从不以潮流为转移。从上海走出来的杨绛,经历了战乱,还没有经历过革命风暴的洗礼,还不懂得为自己披上一件“隐身衣”。他们认为回到热爱的校园便可以安心地教书育人做学问了,可是,短暂的好时光转眼即逝,安居乐业的平静慢慢变了。校园里的大会小会不断,人心开始变得浮躁,学术风气也逐渐低落。
学识渊博的杨绛明白:历代的哲学家一直在研究,人怎样处理与世界的关系。这个命题没有标准答案,也是人类终身面对的问题。杨绛在海轮上便知道,在漫无边际的海上航行中,不晕船的办法只有一个:不能以自己为中心,而要以船为中心,顺着船在波涛汹涌间的摆动起伏,让自己的身躯与船稳定成90度直角,就能永远在水面之上,平平正正。杨绛还知道,世界上的道理总是相通的,在波浪中牢牢把握“地平线”的办法,也适用于别的地方,这一点让她受益一生。她开始迎合环境,积极“适应”不“与世沉浮”。人的一生,现实与期望常常会发生冲突,获得的,往往不是我们期望的,我们所期望的,不一定能实现。杨绛的旗袍不见了,变成了略显臃肿的深色棉服。
杨绛写了很多关于人生的修养与淬炼的文字,她一生的修炼,从中年时才真正开始。
在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一般是有地位、有学识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为先生。杨绛被人尊称为先生,可见人们对她的尊敬。
柳鸣九是著名的翻译家,曾是杨绛在社科院的同事,他写了一篇回忆杨绛的文章,用深情敬仰的笔触回忆了他们相处的一些往事:
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和其夫君钟书先生的不拘小节、有时穿着背心短裤就见客不同,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她冬天常常身披一件裘皮大衣,很是高雅气派,她化妆,但是化似有似无的淡妆,几乎不见痕迹。在公共场合,她一般都是低姿态的,连开会也很少发言。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最为谦逊的两位。
就是这样一个有时会穿得雍容华贵的女学者,神态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而不像某些女才子们那样,相识见面言必谈学术文化,似乎不那样就显不出自己的身份与高雅。她对晚辈后生则有愈来愈多的亲切关怀,的的确确像一个慈祥的阿姨。那个时期,我与妻子朱虹两人的工资加起来只有一百三四十元,承担着抚养两个孩子与赡养双方父母的责任,由于业务断了路,没有半点稿费收入,生活的确相当清苦。先生雪中送炭,我们只好恭敬不如从命。没有想到,到了第二个月,又有一个小纸包。然后,第三个月,第四个月……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的竟有十多个人,基本上都是处境倒霉、生活拮据的青年人“小人物”。也就是说,两位先生每月的工资,大部分都用于接济施舍了,且持续了好几年。
如果不是柳鸣九披露,这段往事会一直淹没在尘世中,在杨绛的文字里,写了很多女儿的成长趣事,记录了钱钟书的一封封信件、一件衬衫,家中的保姆,对这样的事却只字不提。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我们看错了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要知道这个世界从不会因为谁缺席而发生丁点儿改变,只有清醒面对才是人生的真谛。人生注定是一场悲喜交加的演出,不管是沧桑也好,轻盈也罢,只能独自承受和担当。在漫长的生命之旅中,陪我们笑的人很多,陪我们哭的人很少。很多人看到了成功者的辉煌,却看不到他背后付出的汗水和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