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尖兵
当好尖兵
钱瑗从小喜欢文学,不像别人的孩子有远大的理想,她随父母,志气不大。考上北京师范大学以后,她告诉母亲,我要好好当老师,争取做一名尖兵。杨绛以为这是女儿创造出来的新鲜词儿,猜想尖兵可能不是什么好兵,可能是一名和将领沾不上边的小兵。毕业后钱瑗留校当教师,真的是尽心竭力当尖兵。她这个尖兵当得合格,让学生和同事刮目相看。
在人格上,钱瑗拥有正直不阿、坚强不屈的秉性。当年,英国和北师大为培养“英语教学”研究生进行了合作。钱瑗嫌英国派来的专家英语水平不符合北师大英语研究生的要求,常因为这事和英方管事人发生争执。后来,英国大使为这事向钱瑗道歉,并请她吃饭,询问钱瑗对培养研究生的计划和要求。钱瑗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和盘说出,英大使听了才知道钱瑗想建立一项有用的学科,这样,那些英语水平不高的专家真的难以胜任。
有一天,北师大迎来一位从英国文化委员会派来的监管人。此人名气很大,脾气也很大,他视察过中国的很多大学,总使接待人难堪。英国大使事先跟钱瑗说那人的严厉是“冲着我们”,希望钱瑗不要介意。
钱瑗听后,做好了思想准备,摆足了战斗的姿态。当钱瑗和监管人交谈之后,此人非常和气,对北师大十二分地满意,他感慨地说:“全中国就北师大一校把这个合作项目办成功了,你们中国人太浪费,有了好成绩不知推广。”
这真是出乎英国大使和钱瑗的意料。事后,学校因为钱瑗的付出,给她颁发了奖状。钱瑗住院之前,交给母亲三份奖状,这是她做好一名尖兵的最好证明。不管岁月如何更迭,这份荣誉将永恒。
钱瑗爱学生更爱教书。每天放学回家,挤完第一程车,还要再倒车,好不容易回到家,电话响了,有学生问这问那。不管问多长时间,钱瑗总是耐心解答,不烦不恼。有时刚吃过晚饭,有学生来找钱瑗,钱瑗又得跟他们做一次长谈。钱瑗班里的研究生问题多了些,大家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没结婚的要抓紧时间恋爱,争取早点结婚;好不容易结婚了,脱离了单身生涯才发现,咦,这个不是我想要的结婚对象,离了吧,再找一个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或者是白雪公主。钱瑗知道婚姻经营不好对学习影响很大,她不能忽视,得认真对待。每当学生找她谈心,她都细心地开导解决问题,没有推辞,更没有怨言。
在所有学科中,文体学是枯燥乏味繁重的课。在钱瑗的课堂上,这种现象基本不存在。没有几个学生因为上她的课睡着的,她喜欢用例句来解释问题,那些精彩的例句把“文体学”也带得生动有趣起来。钱瑗和杨绛一样喜欢到图书馆读书。她最常去新北大的图书馆借书,读了许多英国文学作品。她读这些也是为了选择例句,这样每天讲课就会有丰富的资料,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钱瑗借了一批又一批书,读完还,还了借,周而复始,没有停歇。
学校有去英国进修的名额,钱瑗没有主动为自己争取,直到资格考试时,有人退缩,缺少考生的名额,学校才把钱瑗推出去应考。1978年钱瑗到英国兰开斯托大学进修,两年后又到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攻研英语应用学、文体学。钱瑗刚开始读不懂导师指定阅读的某诗歌作品。她非常着急,冷静下来后想了很久,终于找到了学习方法,她把某诗歌的同时期诗歌找来很多仔细研究,研究诗歌的韵律。等她把同时期的诗歌吃透,再回头读导师指定的诗歌,这样就容易理解了。
此后,钱瑗编写了《英语文体学教程》(英语版)、《英语言语节奏与英诗格律》等。出生于学界巨擘之家的她,从小耳濡目染,对文学有独到的见解与领悟,这与父母的教导分不开,每当钱瑗遇到问题求助父母时,父母只提供需要查找的书目范围或书名,剩下的得自己去找、去读、去解决问题。这样培养出来的钱瑗就算离开父母万里,也能独立成长,找到自己学习的方向和方法。
钱瑗的学生到香港后,一直和钱瑗保持通信,在信中她告诉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学生最羡慕杨绛说钱瑗的话:“阿瑗是我生平杰作,钟书认为‘可造之才’,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
钱瑗1990年到英国访问半年后归国,途经香港再返回北京。那天晚上,学生请她到尖沙咀吃饭,两人畅谈愉快。学生送她回借宿的香港中文大学宾馆住宿,车子徐徐开走,夜色中钱瑗站在西班牙式建筑门前挥手。这个画面在学生心中成为永恒!人生有很多的见与不见,见你时,你在,想你时,你不在。
1996年初,钱瑗的同事陈教授到钱瑗家,聊天中钱瑗捧出《韦氏英语大辞典》。陈教授打开这本厚厚的词典,只见每页都工整地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好几千页呢,这是多么大的工程啊!
钱瑗看到同事很惊讶,解释说:“我父亲在下放期间,把这本辞典带在身边,从头到尾看了三遍,对每个词条都做了认真的审读和详尽的评注、修改、补充、更正、旁征博引,等于重新修订了这部辞书。”
“这可是宝贝呀!以后要靠你把它整理出来啦!”
“可惜我自顾不暇。”钱瑗忧伤地回答。
后来,陈教授回忆这一幕感慨地说:“钱老的学风是传家宝,对钱瑗的影响极大。上海某高校编写的《英语精读课本》是钱瑗主审的。她同样是逐字逐句,从头至尾反复读了几遍,不少书页上也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字迹。”
正是有了钱钟书、杨绛严谨的求学态度,认真的求证,才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学者。钱瑗,是钱钟书和杨绛爱之结晶,也是他们杰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