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王锷
《学礼堂访谈录》第三辑选取对崔富章、虞万里和万仕国三位先生的访谈。
崔富章先生是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大学古籍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师从姜亮夫先生研究《楚辞》,是国内著名的《楚辞》学专家和版本目录学家,著有《四库提要补正》《楚辞书录解题》《版本目录论丛》等,在《楚辞》、文献学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曾在浙江省图书馆工作多年,参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编纂,有机会与古籍尤其是善本亲密接触,利用此便利条件,重视文献,崇尚实学,继承乾嘉,效法乃师,撰写《楚辞书目五种续编》,其中“楚辞书目提要”部分,收录书籍252种,依次著录书名、卷数、著者、内容、版本和序跋,尤其是版本一项,详尽标注行款、特征、刻工等,这种体例,不要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即使在今天,就目录提要编纂而言,也是超前的。他主编的《楚辞学文库》《楚辞集校集释》等著作,都是当代《楚辞》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我与崔先生认识快二十年了,先生和蔼可亲,温柔敦厚,对后生晚辈,提携奖掖,无微不至。2000年,崔先生应吾师赵逵夫先生之邀,前往西北师大主持贾海生师兄等三人博士答辩。某日下午,赵老师命我陪同崔先生去黄河风情线游览,拙作《三礼研究论著提要》刚定稿,需要聘请几位校外专家审查。当时就向崔先生请教,可否审查拙作,先生爽快答应。不久,收到崔先生从杭州寄来的推荐意见,崔先生说:
《三礼研究论著提要》百余万言,无异于在今天的研究者和“三礼”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文献学意义。这是自汉代郑玄以后,一千八百馀年间无人做过的工作,是真正意义上的补“空白”之作。《三礼研究论著提要》不仅是一部很好的工具书,更是一部对“三礼”研究史、传播史作出认真总结的学术著作,必将传之久远,受到学术界持久的欢迎。
我想这是对后学的鞭策。此后每与崔先生见面,总是嘘寒问暖,鼓励有加,且说:“你是真正从事文献学研究的青年学者!”崔先生年近耄耋之年,尚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孔子家语》研究”课题,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衷心祝愿崔先生健康长寿!
虞万里先生是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我与虞先生相识已有十多年了,他为人谦和,待人真诚,治学勤奋,读书广博,在经学、礼学、小学、文献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先后发表论文一百多篇。虞先生早年从事音韵与训诂研究,精通版本、目录、校勘之学,其后重心转向经学、清代学术、文献学等方面,为学涉及经、史、子、集四部,尤其关注简牍、石经、碑刻资料,在研究具体问题时,旁征博引,触类旁通,所得结论,多确实可信。如《商周称谓与中国古代避讳起源》近十万字,这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地探讨中国古代避讳起源的文章。他认为:周人继承殷商的讳名习俗,或经损益,纳入礼制。周代的讳礼首先体现在丧祭礼中,而后又与丧服制度结合,讳及旁系之亲,最后渗透到宗法制和社会等级制中,形成绵延二千多年的避讳制度。文中对商代日干名字提出新说,认为日干是殷商宗庙中木主上所刻祔庙日的干支,其目的是便于祭祀。《清华简〈尹诰〉“隹尹既﨤汤咸有一悳”解读》《由清华简〈尹诰〉论〈古文尚书·咸有一德〉之性质》和《〈咸有一德〉之“一德”新解》三篇,不仅从新的角度探索《古文尚书》的来源,提出《咸有一德》或系孔安国及其弟子为《尹诰》所作之传,还追溯“一德”之原始意义,认为很可能就是商汤狩猎网开三面独留一面的仁慈之德。秦汉间经典传注体式是一个少有人涉足的问题,《〈孔子诗论〉应定名为“孔门诗传”论》《从〈夏小正〉传文体式推论其作者》二文基本理清了经典从传记经章句到注释的发展过程。《三礼郑注“字之误”类征》对字误类型作了详尽的论证,此文与《由〈诗论〉“常常者华”说到“常”字的隶定》共同揭示出简牍中存在误字是不可抹杀的事实,研究中剔除误字因素,可以使秦汉客观的古音系统得到净化。《正续清经解编纂考》《〈正续道藏〉编纂刊刻年代新考》《〈康熙字典〉总阅官、纂修官行历考实》对诸书之编纂缘由、纂辑过程、编纂人员及具体问题作了详尽细致的考证。这些论文先后结集为《榆枋斋学术论集》《榆枋斋学林》,备受学术界关注。目前他正在从事汉魏石经的研究工作。虞先生是自学成才的典范,当今学界翘楚,其品性坚韧,矢志不渝,正如屈原所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故其读书经历、治学方法,值得同道学习和效仿。
万仕国先生先后担任仪征市教育局秘书、市财政局办公室副主任、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市委办公室研究室主任、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广陵书社特聘编审。万先生曾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因张芷先生偶遇发问、徐复先生提携引导,专心从事刘师培研究,编著《刘师培年谱》。徐老《刘师培年谱序》称赞说:“其于申叔生平,多所考证;所引资料,原原本本,甚便学者。观其所述,有实事求是之意,无溢恶溢美之辞。余甚嘉之!仕国方当盛年,学有根柢,望能勤勉不辍,继续深研,必当有成。”他不负徐老期望,在《刘申叔先生遗书》基础上,辑校完成《刘申叔遗书补遗》一百六十余万字,收录刘申叔单篇诗文353篇,专著13部。《刘申叔遗书补遗前言》详尽论述刘申叔生平履历、著述内容、著作真伪和《补遗》收录文献的依据;对所见到的32种刘申叔著作,逐一记述书名、馆藏地、版本特征和内容;对刘申叔发表文章的17种报刊,介绍其主办地点、时间、收藏地;尤其是对于世传三种刘申叔著作《刘申叔太史碑考》《群经总义讲录》《刘师培手校尔雅》,进行考辨,认为非刘申叔著作,均系伪作,论说皆有依据;对刘申叔著述中有传本而未见者若《匪风集》《群经大义相通论》等六种,说明相关记载,为今后查找,提供了线索。又以官事之暇,不辞辛劳,篝灯燃烛,整理《仪征刘申叔遗书》六百馀万字。《刘师培年谱》《刘申叔遗书补遗》《仪征刘申叔遗书》的编纂整理,为学术界进一步研究刘申叔思想、学术和中国近代历史,提供了翔实的资料。目前,万先生正在从事《凌曙全集》和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的整理工作。
崔先生、虞先生和万先生三位的人生经历不同,兴趣爱好不一,但是,他们的相同点是刻苦勤学,快乐读书,专心治学,传承文明。《礼记·中庸》说:“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故大德者必受命。”故本辑取名《嘉乐君子》。
2018年4月25日序于桂香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