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73

黄东平的语文课上得怪。从小学到初中,都是从前向后一课一课挨着学,黄东平一开始先讲后边,《劝学》《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邹忌讽齐王纳谏》《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一课学,一句一句抠,大讲古代的名和字,说子路名仲由,曾晳名点,“子路”“皙”都是他们的字。还让学生们取字用字。

黄东平先讲《劝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有目的的。到高中了,不劝学能行吗?当然还得有理想。可是,干吗让学生仿照古人取字用字呢?哗众取宠,还是全民作秀?学生们不理解,可还是都取了。

韦禛取的字叫“彦佳”,谐音“厌假”,喜“真”嘛,当然得厌假。

苏有泉取字叫“源”。泉是水之源,得泉则得源,“源”离不开“泉”。

黄东平赞扬说:批注得好,就叫你苏源了。

同学们笑。

轮到葛拉拉,她想了半天才说:啦啦队是为别人呐喊助威的,干脆取个“助”字得了。

搁住。黄东平笑笑,说,不妥,你的字应柔和一点,比如,拉拉也是一种音律,对,叫“音”,声音的音,葛音,怎么样?

葛拉拉笑笑说:还叫我葛拉拉吧,葛音咋听都别扭。

同学们又笑。

后来,葛拉拉自己又找了个“苣”字,谐音“曲”,反正是为别人“拉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