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

87

每年春天,学校有运动会,叫作春季运动会,谁也不清楚运动会是从哪年开始的,连连绵绵延续至今。尤其在全民运动的时代,尤其在亚运会、奥运会中国健儿冲出国门的时代,运动象征着拼搏,运动象征着国力。所以,即使学习再紧,即使学校再忙,也没人敢叫停运动会。

外国语中学时代感特强。那一年,中央电视台在全国招聘奥运舵手,校长立马想到了他们学校的运动会。奥运会都在倡导全民参与,学校运动会岂能仅限于少部分学生?于是校长办公会一商量,那季的运动会可闹腾大了。

闹腾大首先是项目。除传统的田赛、径赛、球赛之外,还新增了拔河、跳绳、踢毽子等。不仅学生参与运动,还增设了老师赛事和残疾学生赛事。校长说:要不是顾及安全,咱也把水上项目搞起来。

项目多了,参与的学生就多。况且,班主任都是死要面子,谁也不想让自己班级成为拖油瓶。所以,学校会议结束,黄东平便在班里讲了。他要求学生全部参加,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葛拉拉问韦禛:报不报?

韦禛说:报,都参加了咱不报老师肯定有看法。

葛拉拉说:那我报跳绳。

韦禛说:我报踢毽子,我比你胖,跳绳太费劲。

两个女孩各报了项目。

报项目得练哪!葛拉拉买来了跳绳,韦禛做了一个毽子。

那年的运动会真叫热闹,不敢说跟北京的亚运、奥运相比,也快赶上长春冬奥会啦!外国语中学有五千多名师生,高中三千多,初中两千多,五千多师生全参加了运动会。为使班级形象整体划一,各班主任使出浑身解数,要求学生统一买了运动服。买运动服不亏,校内校外都可以穿。韦禛常穿运动服。葛拉拉没穿过,把那宽松的运动衣往身上一套,真像换了一个人。

韦禛说:拉拉,你这一出真像伏明霞。

啊,伏明霞呀!不少女孩都知道拿奥运金牌的跳水运动员伏明霞。我要是伏明霞,将来我也……她本想说“也嫁个大款”,可话到唇边又咽了回去。才十六岁的女孩,怎么想到嫁人去了?

由于接近了全民运动,由于各班都做了准备,入场式彰显着威严与雄壮。不同颜色的服装组成了一个个方队,一个个方队从主席台前通过,面转主席台,高呼口号,犹如受检阅的国家仪仗队。然后绕场半周,排进划定的各班阵地。初、高中共计七八十个班级,七八十个方队排在一起,黑白红蓝黄,简直就是一张巨型马赛克。那一刻,校长的心中充满着自豪。

彭一阁参加了100米短跑。这个沉默寡言的家伙,一旦上了战场,居然能猛虎般地冲锋陷阵。葛拉拉率先给他加油,彭一阁使出浑身解数,在加油声迭起的拉拉声里,终于跑出了第二名。

不错,不错,吃奶劲都用上了。葛拉拉递给他一张纸巾。

嘲笑还是鼓励?彭一阁问。

兼而有之。葛拉拉轻轻回答。

望你游刃有余。

绝对没问题。

跳绳比赛开始了。一组十几个跳绳健儿一字排开,挥动手中那轻细的丝绳,轻盈得好像一只只银燕。那道道丝绳划着弧、闪着光,伴着主人的轻巧起跳,一圈一圈轮回着。跳绳既要速度又要耐力,随着力气的透支,有人开始败下阵来,绳子甩得慢了,身体开始打晃,一个女孩还差点儿跌倒。葛拉拉仍在轻盈地跳着,头上的汗直往下淌,背上的运动衣湿透了。赛场上剩下了三个人,葛拉拉的速度也缓了下来。剩两个人了,葛拉拉的绳子还在闪动着。不好,另一个女孩摔倒了。此时的葛拉拉力气也耗尽,收住绳索站着喘气。观众为她鼓起了掌,拍得葛拉拉的脸上红若彤云。

踢毽子比赛也非同小可,而且还是一支庞大的队伍,差不多没有主要项目的女孩都报了毽子。当然不少人只是为了应付,做个毽子,踢几下完事。可韦禛是认真的,她从不会应付,从开始练习到走上赛场、初赛、决赛,都一丝不苟、从容应对。进入决赛的人各班都有,一(1)班就有三个女孩。决赛四人一组,按规定时间同时起脚,速度、数量、技巧分别记入总分。应该说,踢毽子的技巧性非常强,踢得慢,赶不上拍,踢得快,不好接,另外还有高度。毽子起得太低不美观,起得太高又占用时间,所以,参赛人员必须把握技巧,从从容容应对。

决赛开始了。四个运动员同时起脚,那毽子如同一只只麦鸡,“啾——”“啾——”在女孩们脚上起舞。韦禛从容沉着、英姿飒爽,一脚脚,一步步,轻盈优美,稳而不乱。时而毽子在胸前翻滚,时而飞至头顶起舞,间或还来个鹞子翻身,旋转从身后接住毽子。每每这时,就有观众为她喝彩。葛拉拉站在一旁,紧张地盯着韦禛的毽子,好像那毽子在她的脚上,一边还不停地喊“韦禛加油”。韦禛的脸上冒着汗,仍然专注地踢着,直至哨声响起、比赛结束,那毽子还在她头顶盘桓……

高一(1)班大获全胜,黄东平高兴得仿佛是韦禛脚上的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