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首要抓教育,学校管理扛大旗

第一章 强国首要抓教育,学校管理扛大旗

青年罗振玉

罗振玉的第一个社会职业应该是私塾教师(或者说是私人幼儿教师)。从1890年在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刘氏私塾做私塾老师开始,到1895年在上海创办学农社结束,他共做了5年幼儿教师。中间还换了两个地方:在1893年去山阳县邱氏私塾,1894年去丹徒县(今属镇江市)刘氏私塾。25岁到30岁的他,为了谋生而走上了幼儿教育的道路,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淮安府已经小有名气了,因为1895年淮安府打算开设西学书院,计划只聘请两位老师,其中一位就是他,让他讲授地理和时事政治两门课。当时他也正在探索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所以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但是因为政府无法筹措到足够的经费而无法受到聘用。

这让他认识到经济对教育发展的重要制约作用。无法做国办学校教师的他就开始思索以后的路:政府不请我做老师,我自己不能坐以待毙,不能一辈子在县城做私塾教师,自己尝试创业吧,说不定可以开辟出一个新天地来!于是他就在1896年和蒋斧去了经济发达的上海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农业学校“学农社”及《农学报》,通过后者翻译介绍日本和西方先进的农业技术。

就办学目的而言,自幼就有“致君尧舜上”志向的罗振玉考虑问题总能把自己的人生道路与振兴中华联系起来,创建“学农社”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农业,为振兴中华打好基础。此时的他已经深刻认识到当时的日本农业很发达,我国需要向日本学习农业技术才能有较快的发展。要引进日本的农业技术,首先要过语言关,要先学习日语,所以开办日语学校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