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后 记

我生长在河北省大名县金滩镇的村子里,由于那里贫困落后,我也像罗振玉那样经历过各种苦难,这些经历使我认识到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的重要,所以从小立志要做一名教师,好好教育那些不讲理的人、犯错误的人。所以我的求学经历与师范类大学密不可分,学士学位是在河北师范大学攻读的,硕士学位、博士学位都是在陕西师范大学攻读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儿时的梦想。

但从事了两年高中教育的我,逐渐认识到那个梦想依然远在天边,不可触及,所以我辞职了。现在,我也像罗振玉那样,由教育工作转向了国学研究。然而,那个梦想总是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我总想为教育做些事情。

这个时候,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教育薪火”书系项目组的乔彦鹏先生联系上了我,并向我约稿。我看到这套丛书的策划非常好,对于各学科的教育家都有约稿计划,尤其是当我看到罗振玉的名字时,深感该项目组的人员颇具远见卓识,这个人物是被很多教育工作者忽视的大师,但是他在教育领域的贡献非常大,不可忽视,而我又和罗振玉有相同的振兴国学的想法,还从事着他所做过的语言文字学的研究,所以很快就选定了这个题目。

写作过程中,我备尝艰辛,但有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胡安顺教授、党怀兴教授、赵学清教授的大力指导和支持,这个为教育而做的事情才得以顺利做成,所以非常感谢他们!我还想请三位先生写个序言,但是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先生们都很忙,时间上也不允许,所以没有实现这个想法。我衷心感谢乔彦鹏先生,他诚挚相约,工作认真负责,才成全了我的一个夙愿。感谢我的母亲张书敏和父亲黄复卿,他们的关心和支持使我走到了现在。感谢我的妻子乔玲艳,没有她的默默奉献,我是写不出这部书的。感谢山西人民出版社的编辑同志,他们的负责编校使本书增色不少。最后,我由衷感谢罗振玉大师的后人罗继祖教授、罗琨研究员以及王国维大师的后人,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我正确认识这位大师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由于时间和学识的关系,书中难免有错误,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黄耀明

于陕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