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西学刘梦熊

第三节 醉心西学刘梦熊

刘梦熊(约1857—1905),本名刘明远,一名孟熊,字渭清(或写作渭卿、蔚青、味青),又字坦茵,号蕙圃。清代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是清末小说家刘鹗的哥哥。曾官候选直隶州知府。著有诗集《蕙圃寄吟》。

幼承家学,受父亲刘成忠的影响,工于书法,精通算术和法语。曾被任命为浙江候补道的官职,没有就任。1884年青年时期的他就拜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为师。因为他对西方的科学技术非常痴迷,所以不愿意做官,就在淮安闲居。1895年淮安打算开设西学书院,聘请他做算学、外语两科的教习,后来因经费问题而作罢。由此可见刘梦熊的学识在淮安颇有名气。

1890年正月,罗振玉经邱崧生推荐到刘梦熊的刘氏私塾任教。罗氏在刘梦熊家里做童子师长达3年,每年收入两万钱。在这里,他不但暂时解决了生活问题,而且在此期间创获颇丰,校订了《纪元编》《唐书艺文志》《三国志证闻》《元和姓纂》等书并撰有校勘记,撰成《治河论》《眼学偶得》《干禄字书笺证》《新唐书世系表考证》《面诚精舍杂文甲编》等著作,编辑了《淮阴金石仅存录》一书。

罗振玉也通过刘梦熊而与刘鹗建立了更进一步的友好关系,而且他在1891年写的批驳“不与河争地”的政论文《驳议》也是经过刘梦熊寄给刘鹗的。

罗振玉后来主动放弃了好几次升官的机会,他这种无意于做官、升官的态度可能受到了刘梦熊的影响。罗振玉借鉴西学的做法,如编译西方农学和教育学书籍、学习欧美及日本的教育经验等,也可能受到了他的影响。

这段友谊虽然没有过多的记录,但是它至少可以告诉我们:要不断发现并学习朋友的优点,这样会进步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