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战争的內在驱动因素
2025年08月10日
二、吴越战争的內在驱动因素
众所周知,晋楚争霸,是整个春秋大国争霸历史的一条主线。春秋后期的吴楚战争与吴越战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乃是晋楚之争的延长賽,也可以看成是晋楚两大中原霸主的代理人战争。当然,这种大国的幕后操纵,还是外因,而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內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內因而起作用。就內因而言,吴楚战争,是吴国迅速崛起过程中,与江淮汉水流域的守成大国楚国发生利益冲突的自然产物,是新生吴国企图取代楚国,成为主宰江淮地区新势力的一种结构性矛盾的大爆发。这个角逐,以公元前506年的柏举之战,吴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五战入郢”,大获全胜而暂时画上了阶段性的句号,楚国后来虽然在同盟国秦军的支持下收复郢都,但毕竟元气大伤,不得不在大国争霸中采取守势。
同样的道理,吴越战争也是更后进的越国,随着实力的增长,而要北上跨越钱塘江,与太湖流域的老地主吴国一争高下,希望“总把新桃换旧符”,成为东南地区新的发号施令者。具体地说,越国在春秋中期以前几乎湮没无闻,它第一次见诸严肃典籍的记载是在《左传·宣公八年》“盟吴、越而还”。但是到了春秋后期,越国进入了骤然勃兴的快车道。据《国语·越语》记载,在越王允常和其子勾践统治期间,越国的综合实力有了全面的提升,其疆域已包括“南至于句无(今浙江诸暨),北至于御儿(今浙江桐乡崇德镇东南),东至于鄞(今浙江宁波),西至于姑蔑(今浙江衢州)”,纵横数百里,成为南方地区仅次于楚国和吴国的地区大国。其雄才大略的统治者允常、勾践等人也希望循序渐进北上称雄,争霸中原。然而,越国的北面是比它出道更早的强大吴国,越国要北上,首先要突破吴国的这道障碍,这就势必会诱发两国经济、政治、军事利益上的尖锐冲突,出现“争三江五湖之利”的局面。这就是吴越战争无法避免的內在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