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大昌《樗蒲经略》

二、程大昌《樗蒲经略》

骰作为一种博具,规定了齿采和骰面点数的关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游戏媒介。骰的诞生,大大促进了中国古代博戏向前发展的进程。最初的骰,如塞戏、六博等游戏中的著,以木片为之,后来发展到樗蒲游戏中的五木,后来又有多面体形状的琼,一直到了唐代,骰已经大量应用于各类博戏。程大昌的《樗蒲经略》论述了樗蒲这一古老的博戏,其中亦对骰的产生进行了追述。

樗蒲,是一种历史相当久远的游戏。或称“五木”。最晚东汉时期便已经产生。以五片投子行采,有棋盘、有棋子。棋子称之为“马”,为“矢”。其具体打法如何,已不可考。能大体推断出的情形是,“马”是双方互相攻取的目标,矢子数量众多,在棋盘上排列有阵,形同现实的兵阵,故云“矢法卒数”。五木是投掷工具,“杯”是专供五木投掷的一个盆。东汉马融有《樗蒲赋》,以华美的文辞,对樗蒲中的种种要素进行了美饰和夸耀,可以参考。

程大昌在《樗蒲经略》中,将五木和骰这一线的历史一直追溯到列子的时代。认为周时,中国游戏里便已经有了“琼”。但也不排除这是以玉比其质地温润,因而同后世的“琼”并非一物。他还在此文中订正了五木齿采的图谱。此谱说法虽然有诸多错误,然而对于樗蒲游戏玩法的澄清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五木的齿采中,最强者为“卢”,次曰“雉”,不同的齿采有不同的步数(古人称之为“荚”),马则以步数行棋。遇到关隘险难处须万分小心。总体来说,五木樗蒲游戏在中国古代博戏中,尚属于早期阶段发展的骰戏。它所用的五木,虽然不同于后世的正六面体“骰”,但毕竟已经开启了投掷博具、规定步数、对应齿采的先河。在后世的许多游戏如双陆、彩选等博戏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樗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