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牌
纸牌,长二寸许,横广不及半。绘画雕印,凡六十页为一具,具各有耦。共三十种。分为三门。曰万贯,曰索子,曰文钱,皆自一至九,共二十七种。余三种曰幺头。其一万贯,一索子,一文钱亦曰幺头。万贯皆绘人形,索子、文钱则各绘其形制。
考唐李洞有《赠龙州李郎中,先梦六赤,后因打叶子》诗。晁氏《读书志》有《叶子戏格》一卷云:世传叶子,妇人也;撰此戏,晚唐之时也。
《郑氏书目》①有南唐李后主妃周氏②编《金叶子格》(见《丹铅总录》)。辽穆宗③宝应中正月,与群臣为格叶戏见王圻《续文献通考》。疑即叶子皆纸牌所自昉①乎?
【注释】
①郑氏书目:宋代目录学家郑寅(约1190—1260)字子敬,莆田(今属福建)人。家多藏书,撰目录学著作《郑氏书目》七卷,将所藏书列为七录。
②南唐李后主妃:即李煜的皇后周氏。李后主,即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南唐最后一位国君。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善,犹长于词。被认为是晚唐五代词的集大成之人,对后世影响深远。
③辽穆宗:耶律璟(931—969),乳名述律,后周为了避庙讳(后周信祖郭璟)而称之为耶律明,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长子。
按《说郛》载潘之恒《叶子谱》,乃马吊牌也。然马吊牌署宋江诸人名,则非昔时叶子决矣。杨升庵②谓叶子如当时纸牌、酒令,今所传《数钱叶谱》③天都汪道昆撰即纸牌酒令也。所谓纸牌,亦马吊牌也。
恐升庵时尚未有今之纸牌形制,调度前人未有著录者,大约仿马吊牌而损益之。疑始于明之末造④,而盛行于今世。虽乡僻处无地不有,非甚谨愿者无人不晓,较马吊牌奚啻①十倍!故于骰子之后,首序列焉。
【注释】
①昉:起始。
②杨升庵: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明代文学家,善诗、文、词、曲,亦是著名诗论家。有《升庵集》《陶情乐府》《升庵诗话》等。
③《数钱叶谱》一卷,明汪道昆撰,载于明刊本《说郛续》卷三十九。④造:时代,年代。末造,尤云末年。
聚客四人,案设罽旃②,乃出戏具。拈一人为首,以次抹牌,每人各得十页,谓之“默和”。余二十页另一人掌之。以次分递,在局者谓之“把和”,亦曰“矗角”。因其在座隅也。
其法以三四页配搭,连属为一副。三副俱成为胜。两家俱成,以拈在先者为胜。凡牌未出者,皆覆。既出者,仰视仰之形,测覆之数③,以施斡运,则在神而明之。
又或于六十页之外更加一具,为一百二十页,则每种各四页;或更加半具为一百五十页,则每种各五页,可集五六人为之。每人各得二十页以外,其余页皆掩覆。次第另抹以备弃。
【注释】
①啻:只,仅。奚啻,何止,岂但。
②旃(zhān):古代一种赤色曲柄的旗。罽(jì),用毛做成的毡子一类的东西。
③谓凭借观察已经发出的牌面情况,并推断未亮出的牌面,来决定纸牌的运作。
取名曰“碰和”,原本“默和”之法而推衍之。抹得三页同色者,曰“坎”、曰“碰”;四页同色者,曰“开招”;五页同色者最难得,曰“活招”。相传谓前朝人囹圄①中所制,故有此等名目。
或就其中数页,间涂以金,抹得者以一页当二页,谓之“碰金和”。明末士大夫多好之。又有曰“献”、曰“闯”之目,方言俚语不能具举,而识者以为流寇之谶,亦异闻也。
又按《说郛》龙氏(子犹)②云:牌式,必须官样。
【注释】
①囹圄:监狱。
②龙氏子犹:即冯梦龙,见《牌经十三篇》冯梦龙注。如太仓卫前、昆山司马桥、苏州桃花坞并称牌薮。以夹青纯棉纸者为上。若细画者,谓之“小娘牌”。狭小者,谓之“轿夫牌”。矮阔粗恶者,谓之“孤老院牌”。墨写模糊难辨者,谓之“鬼牌”。
今制牌工细者,仍以吴下为最。予历经燕、齐、闽、粤之地,所见牌式,皆不免龙氏所讥者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