拽子

拽子

拽子,游戏中设立围棋的棋道,用黑白各五枚棋子,共同行走在棋道之中。每移动一次,对方便也随之行走一步,如果遇到敌方的棋子允许跳跃过去。以谁率先抵达敌方区域者获得胜利。如今的儿童,都能玩这种游戏。它本来没有名字,我为它取名叫“拽子”。拽,是“移”字的转音,牵、引的意思。

根据洪遵的《双陆序》、沈括的《梦溪笔谈》,皆怀疑拽子就是古时候的格五。《汉书》上记载,吾丘寿王因为擅长格五游戏而当上了待诏。注释说:格五棋的行棋方法叫“簺”。具体的方法有簺、白、乘、五这四种采。如果轮到五,便停住,不能再往前行了。因此叫做“格五”。《后汉书·梁冀传》上的注释说:“《音义》记载:格五,是‘簺’的意思。《说文解字》上解释:‘行棋的时候阻塞了棋子,叫做‘簺’。’”鲍宏的《博经》上说:“塞,有四种采:塞,白,乘,五。到了五,就要停住,不能再向前走棋,因此叫做‘格五’。”汉代的格五便是塞戏了。

《南齐书》上记载:沈文季擅长塞戏,用五枚棋子。我考察边韶的《塞赋》,上面说:“塞局上有四条棋道纵横交错,符合一年有四季的法则;塞戏中用棋子十二枚,符合音律中十二律吕的标准;游戏时双方每个人持着所有棋子的一半,六枚棋子与六十四卦的每一卦的六爻相符。”这说明塞戏时用的棋子有六枚,不是五枚。难道是六朝时已经小小地改变了它的规制,才成为当今孩子们所玩的拽子游戏的源起吗?

《梦溪笔谈》又说“蹙融”也作“蹙戎”,就是格五。有一个叫徐德占的人,擅长格五游戏中的行棋,渐渐到了没有敌手的地步。他玩游戏的方法是让自己每每都能有余裕,从而陷敌人于艰难的境地。虽然人们知道他的战术就是如此,然而最终也没有人能够战胜他。

《尹文子》中说:博戏,研究各种关隘、阻隔的道理,求得能让棋子通畅不阻塞的道路,但是却无法决定齿采的大小,因为这取决于机遇和运气。班固说“博戏取决于投骰,胜利并不属于那些有德行的人”,他的意思正与此相同。鲍宏《塞经》上说:“在五条棋道上行棋,然后投掷琼,这种游戏叫博采。呼卢与此大不相同。”我们也可以通过拽子想象理解到这句话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