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牌
骨牌,大一点的还不到一寸多,截取骨头为片做成。制作精良的多选用象牙为材料,因此又叫做牙牌。正面镂刻孔隙,如同骰子的式样,每页牌用骰子的两面镂刻出点数,交错掺杂。每三十二页牌是完整的一具,每具牌都是成对的。
唯有相加为九点的三、六与四、五是一对,八点的三、五和二、六,七点的三、四与二、五,五点的幺、四和二、三,六点的二、四和三点的幺、二是一对。称之为“武牌”。
余下的都是“文牌”,自己成对。《正字通》上的说法认为,骨牌是宋朝宣和二年创设的。宋高宗时,下诏颁行天下,称之为“骨牌”。
大凡是游戏的博具,都需要纠合集率同好之人一起玩,唯独骨牌可以一个人玩。因此并不被禁止,因为它不是赌博的工具。有时独处旅馆,萧条寂寞,有时孤守窗前,身边又没有携带书籍,也没有朋友说话,偶尔玩弄一下骨牌,足以打磨闲暇时光。
骨牌的名目有“打五关”“相十副”“拆塔”“掘藏”“喜相逢”“拾元宝”“牵虱钻”等等。如果遇到两三人及四人同坐,选一人作为上首,依次抹牌,以三页牌搭配成一副。取五枚骰子同种花色,有巧、分相、不同等名目。六枚骰子的采色如果相同,便叫做“游和”。
有的在三十二页牌之外加倍,又加一半,为八十页牌,这样每种牌各五页。还可以让武牌的三、六、四、五点等都是每种五页,和文牌相同,这样又加上二十五页,成为一百零五页,也叫做“碰和”。有时将天、地、人、和等牌作为将,抹得的人可以获得加倍的赏采。
有的把其中的几页牌,添加绘画上花枝,可以以一页抵二页,这叫做“碰花将和”。有时在一百零五页牌之外,另外制作一页,或者两三页空白的牌,再绘画上各种色彩,可以随意称呼为某样牌,因为它们并没有镂刻点数。抹得这类牌的,就获胜,这叫做“如意君”。
概言之,骨牌还是仿照纸牌的打法,只不过小有异同。如今将镂刻的点描绘在纸片上然后再抹牌,牌的形制大小,和纸牌一样,不再用象牙牌和骨头作为材料了。
骨牌中的天牌,是两张六点。地牌,两张幺点。人牌,两张四点。和牌,是一张幺点和一张三点。将三、六和四五点搭配起来,各为九点,叫做“天九”;三五和二六各八点,搭配起来叫“地八”;三四和二五各七点,搭配起来叫“人七”。幺四和二三各五点,搭配起来是“和五”。幺二与二四搭配起来,是“至尊”。
玩法用四个人入局,使用一具骨牌,共三十二页,每人各得八页牌,用大牌击取小牌。只不过文武两门牌并立出来,各自不相统属。因此擅长打牌的人,能够用小牌辖制大牌,文牌和武牌的如何去留,也重在要有审识和判断。最重要的就是最后一次出手,如果能获胜,就可以获得全部的奖赏,称之为“抢结”。(参见《续叶子谱》)
还有一种游戏叫“打天九”,又名“打四虎”的,它的玩法小有变化。“打天九”的玩法,和马吊牌非常相近,歙县人郑扶曦的《混同天牌谱》(见于《昭代丛书》),纯用马吊牌的打法,似乎更加新奇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