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马图经》序①

《打马图经》序

则通,通即无所不达;专则精,精即无所不妙。故庖丁之解牛,郢人之运斤,师旷之听,离娄之视,大至于尧舜之仁,桀纣之恶,小至于掷豆起蝇,巾角拂棋,皆臻至理者何?妙而已。

【注释】

①史载李清照编纂《打马图经》一卷,此文为序。打马:古代博戏名,因棋子称马,故名打马。图经:打马博戏的图解与文字说明。

②慧:聪慧。通:通晓。

③庖丁:《庄子》中记载的梁惠王的厨师,名丁。

④郢:楚国首都,今湖北江陵北。运斤:用斧。

⑤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字子野,目盲而耳聪,善辨声乐。

⑥离娄:又名离朱,视力极佳。

后世之人,不惟学圣人之道不到圣处;虽嬉戏之事,亦不得其依稀仿佛而遂止者多矣。夫博者,无他,争先术耳,故专者能之。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且平生多寡未尝不进者何?精而已。

【注释】

①掷豆起蝇: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四:“余未亏齿时,尝闻亲故说:张芬中丞在韦南康皋幕中,有一客于宴席上以筹碗中绿豆击蝇,十不失一,一座惊笑。芬曰:‘无费吾豆。’遂指起蝇,拈其后脚,略无脱者。又能拳上倒碗,走十间地不落。”

②巾角拂棋:《世说新语·巧艺》:“弹棋始自魏,宫内用妆奁戏。文帝于此戏特妙,用手巾角拂之,无不中。”

③臻:达到。至理:精微的道理。

④依稀仿佛:依稀与仿佛同义叠用,为相似、类似之义。

⑤争先术:争先的诀窍。

⑥博:博戏。

⑦未尝不进:即未尝不胜。

自南渡来,流离迁徙,尽散博具,故罕为之,然实未尝忘于胸中也。今年冬十月朔,闻淮上警报,江浙之人,自东走西,自南走北,居山林者谋入城市,居城市者谋入山林,旁午络绎,莫不失所。

易安居士亦自临安泝流,涉严滩之险,抵金华,卜居陈氏第。乍释舟楫而见轩窗,意颇适然。更长烛明,奈此良夜何。于是博弈之事讲矣

【注释】

①南渡:宋高宗赵构于靖康二年(1127)北宋灭亡后,渡长江至建康(今南京)建立南宋,改元建炎。

②博具:博戏所用器具。

③淮上警报:江淮一带传来金人侵犯警报。时金人屡犯江淮。

④旁午:交错、纷繁。

⑤严滩:即严陵濑,在浙江桐庐县南。

⑥更长烛明:更,夜间计时单位,更长即夜长。

⑦讲:讲论、讲习。

且长行、叶子、博塞、弹棋,近世无传。若打揭、大小猪窝、族鬼、胡画、数仓、赌快之类,皆鄙俚不经见。藏酒、樗蒲、双蹙融,近渐废绝。选仙、加减、插关火,质鲁任命,无所施人智巧。大小象戏,弈棋,又惟可容二人。独采选、打马,特为闺房雅戏。尝恨采选丛繁,劳于检阅,故能通者少,难遇勍敌;打马简要,而苦无文彩

按打马世有二种:一种一将十马者,谓之“关西马”;一种无将二十马者,谓之“依经马”。流行既久,各有图经凡例可考;行移赏罚,互有同异。又宣和间人取二种马,参杂加减,大约交加侥幸,古意尽矣。所谓“宣和马”者是也。

【注释】

①长行、叶子、博塞、弹棋,四者皆古代博戏名。

②打揭、大小猪窝、族鬼、胡画、数仓、赌快,六者亦古代博戏名。由此以下提到的“象戏”等等诸种,皆为古代博戏名。

③弈棋:即围棋。

④采选:唐宋时一种博戏,又作“彩选”,全称“彩选格”。

⑤勍(qíng)敌:强敌。

⑥文彩:此指花样。

予独爱“依经马”,因取其尝罚互度,每事作数语,随事附见,使儿辈图之。不独施之博徒,实足贻诸好事,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易安居士也。

时绍兴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易安室序。

【注释】

①交加侥幸:增加运气成分。

②互度:禁忌和规则。互,通“枑”,禁忌。度,法度。

③图:法度、标准。此处“图”活用为动词,作“作为……的标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