拽子
拽子,设围棋道,以黑白棋各五,共行道中。一移一步,遇敌则许跳跃,以先抵敌境者为胜。今之儿童,皆能为之。本无名称,予为之名曰“拽子”。拽,移之转音,牵也,引也。
本洪遵《双陆序》《梦溪笔谈》以为疑即古之格五。按《汉书》吾邱寿王以格五召待诏①,注:乘,五,阁,不得行。故曰“格五”②。《后汉书·梁冀传》注:《音义》云:格五,簺也。
《说文》曰:行棋相塞,谓之“簺”。鲍宏《塞经》云:塞,有四采:塞,白,乘,五是也。至五即格③,不得行,故谓之“格五”。汉时格五即塞戏也。
【注释】
①吾丘寿王待诏:吾丘寿王为西汉时武帝臣。吾丘,复姓,也写作“虞丘”。待诏,汉官名。
②原注谓:“格五,棋行簺法。曰簺,白,乘,五。至五格,不得行,故云‘格五’。”从下文来看,簺、白、乘、五都是格五的采名。
③格:阻碍,不得行之义。
《齐书》:沈文季善塞,用五子①。予考边孝先②《塞赋》:“四道交正,时之则也③。棋有十二,律吕极也④。人操厥半,六爻列也⑤。”是行棋用六子,非五子。岂六朝时已小变其制,为今小儿拽棋之权舆⑥耶?
《笔谈》又云:“蹙融”一名“蹙戎”,即格五也。有徐德占者,善移。遂至无敌。其法己尝欲有余裕,而致敌人于险难,知其术止如是。然卒莫能胜之。
【注释】
①沈文季(442—499):南朝齐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字仲达。宋司空沈庆之子。
②边孝先:即边韶,字孝先,东汉文学家。陈留浚仪(今河南开封)人。活动于顺帝、桓帝年间,敏有才,以文学之名。今存其《塞赋》《河激颂》《老子铭》等。。
③四道交正:谓塞局上纵横各有四条直线相交。时:指四时。则:法则。④棋有十二:言塞戏用棋子十二枚。律吕:古代音律共十二律,分为六律六吕。极:标准。
⑤操:持。厥:其。六爻:《周易》六十四卦,每卦由六爻组成。此指塞戏双方各执六枚棋子。
⑥权舆:起始。
按《尹文子》①曰:博,尽关塞之宜,得周通②之路,而不能制③齿之大小。在遇④者也。班固谓“悬于投,而不属乎其人之有德”,其意正同。鲍氏《塞经》云:行五道而投琼曰博采,呼卢迥殊。亦可因拽子想象其意。
【注释】
①《尹文子》:战国时尹文所著,论先秦法术和刑名,今存《大道》一卷,分上下两篇。尹文,战国时齐国人,“宋尹”学派始祖,活动在齐宣王、愍王之间。其思想以名家为主,综合道法,不斥儒墨。
②周通:言行博棋道路须求通畅,务避阻塞。
③制:决定。此指无法决定齿采的大小。
④遇:机遇,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