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吊牌
马吊牌,较纸牌横纵幅俱稍广。绘画雕印并同。凡四十页为一具。一页为一种。分为四门,自相统辖。曰十万贯,曰万贯,曰索子,曰文钱。万贯、索子皆始于一,尊于九,各九页。十万贯自二十万贯始至九十万贯、百万贯、千万贯,尊于万万贯,共十一页,俱绘人形,与万贯同。文钱一门,最尊者空汤①。次花枝。次一二。以至于九。亦共十一页。文钱中,空汤亦绘人形,并举《水浒传》宋江诸人以实之。
古云马掉脚,谓四门如马之有四足,今俗称打马吊。按古有打马格局、打马图式,今皆不传。以文翔凤《朝京打马格》②(见《说郛》)证之,知打马非马吊牌也。歙人潘之恒有《叶子谱》①,番禺黎遂球有《运掌经》②,吴人龙子犹有《马吊脚例》(并见《说郛》),皆马吊牌之旧谱也,而后人推衍之者多矣。
【注释】
①空汤:空文门中最大的牌。
②《朝京打马格》:明代文翔凤根据宋人“打马”别创的一种博戏,饮博通用。行酒时先发酒筹,局终按输钱数目罚酒。与后世的游戏棋十分类似,虽名“打马”却无马可“打”,与李清照所载的宋人“打马”大不相同。
四人入座,每人各分八页。法亦以大击小,而现出色样,及余八页冲出色样,出奇制胜,变化无穷。四门最尊者曰赏,次为肩,最小者为极。赏、肩、极上桌,俱堪配成色样。色样有大小,名称毋虑数十。角戏虽多,惟此最为韵事,入局者气静声和,无容争竞,故其名曰“无声落叶”。
【注释】
①《叶子谱》:明潘之恒撰,原编一卷,续一卷。潘之恒(约1536—1621)明代戏曲理论家,字景升,号鸾啸生、冰华生,歙县(今属安徽)人。
②《运掌经》:明黎遂球撰,一卷。内容是论述叶子牌的玩法,因玩时将牌运转于手掌之中,故名。黎遂球(1602—1646),字美周,广东番禺(今广州)人。崇祯年间举人,工诗文,善画山水。
黎氏谓:“思深于围棋,旨幽于射覆①,义取于藏钩②,乐匹于斗草③,致恬于枭卢抛掷,非按谱探索,则不能悉其委曲,浅夫④稚子厮养⑤之卒,不足以与此也,故士大夫尚焉。”
又按潘氏谱有看虎之戏⑥,亦用马吊牌为之,不行于今。
【注释】
①射覆:古时《易经》占卜学习者所玩的一种卜测游戏。射为猜度之意。以盆碗杯盂等覆盖某一物件,猜者通过卜筮来进行猜度。有时亦写下一个字来进行竞猜。
②藏钩:两方游戏,一方藏钩或其他小物件于一人手中,让另一方猜测,猜中者获胜。常于饮宴间举行以助兴,妇女尤好之。
③斗草:又称“斗百草”,古代端午流行于女子中的一种游戏,以草赌胜负,或对花名,如狗耳草对鸡冠花;或较草之数目、韧性,多而韧则胜。
④浅夫:见识短浅的人。
⑤厮养:干粗重杂活的男性奴仆之类。
⑥看虎:一名“斗虎”。潘之恒《续叶子谱》:“看虎者,江淮间女儿角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