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雉

卢雉

自有骰子以后,樗蒲尖长之子遂废阁不用。凡古书、古事语及樗蒲者,其名数遂不可晓。虽非要事,要之阙所不知,终是怀慊也。《樗蒲经》也者,据其所见,立为之书,有意乎追补亡矣。

然古樗蒲事,在史而详者,惟《刘毅传》为著。举此之经语,以与《毅传》相较,则此书所载不能与之谐合也。故知其传不古也。

《晋书·刘毅传》曰:“毅于东府聚樗蒲大掷,一判应至数百万,余人并黑犊以还。惟刘裕及刘毅次掷得雉。大喜,此言众人先毅而掷,已有得犊者矣。而五木未至纯卢也。次传及毅,则遂得雉。雉者,四黑而一白。夫四黑而一白,其采名为雉也。褰衣绕床,叫谓同座曰:‘非不能卢,不事此耳。’雉次于卢,卢高于雉。雉亦高于他采。既不得卢而得雉,冀它人不能及,故大为之言曰:‘非不能卢,直不为耳。’裕恶之,因按五木久之,曰:‘老兄试为卿答。’既而四子皆黑,其一子转跃未定。裕厉声喝之,即成卢焉。四子皆黑,其余一子若不得黑,即必现白。如又现白,即是四黑一白,采当为雉矣。裕若得雉,即不能胜毅。故一子之转跃未定者,裕遂厉声喝之,使现黑采也。黑采既现,即五子皆黑,遂可以成其为卢也。卢现,而雉自降等,故毅怨裕不肯相借也哉。毅意不快,曰:‘亦知公不能以此见借也。’”

【注释】

①怀慊:心怀不满,心怀遗憾。慊,不满,怨恨。

②指唐李翱《五木经》,元革注,收录于《丛书集成初编》,对樗蒲五木游戏的行马、五木齿采有较为详细的解释。但具体的齿采、五木形制,后人多有争议。程大昌此书对其进行了纠正,但程氏之法仍旧值得商榷。

③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即宋武帝。

用《毅传》所记以求晋世之樗蒲采名、齿数,予之前说悉与之合也。刘裕所得之卢,是五子之半面为黑者,皆现乎上。而五子之半为白者,皆藏于下。俯仰合计,则五子通为十面。

半白半黑,具足无欠,而五木之齿数亦相应协,无欠无余矣。

【注释】

①褰:解开,揭起。

自斯以往,黑白两面交致,其杂亦随齿立名,而不出乎白黑两面。是皆有数可数,故亦有象可画矣。今此经所绘白、黑,遂有不可推较者,失在误添纯白、纯黑两色,故其说不与史合耳。今先列旧图,而后别立新画,贵其易晓。

按:《樗蒲经》旧画只有四木。四木者,博子四个也。不是一木簇为四角,古蒱子皆言五木。故知旧经误画。

若本《晋传》而求之,则五黑者,五子固皆为黑,而黑上皆画为犊。无有纯黑而不为犊形者也。五白者,五子皆白,白者画雉。无有纯白而不为雉形者也。于是合而言之,其阳能现五犊,则其阴必藏五雉。

【注释】

①按:程氏所列《樗蒲经》五木图及程氏订正图如下页所示。其右侧为《樗蒲经》卢雉图,左侧为程氏图。《樗蒲经》五木图卢:黑质犊文,全黑无文,全黑无文,黑质犊文,黑质犊(顺时针);雉:黑犊,阙,白质雉文,全黑暗,黑犊(顺时针)。程氏图卢:黑犊,黑犊,黑犊,黑犊,黑犊(顺时针);雉:黑犊,黑犊,白质雉文,黑犊,黑犊(顺时针)。按程氏之断言亦有错误之处,李翱《五木经》、李肇《唐国史补》记载有五木的色别、采名,以其验证程氏之图,仅能解释卢、雉、白等数采,无法表示纯黑、纯白之采。

二五为十,而五子之十面无欠无余,推之而皆可通矣。今旧图之于五黑也,以其三画犊,以其二纯黑,则是五子之十面者以其半为纯黑,以其半为黑犊,乃可应数。不知十面皆黑,安得别有一白越自外来,而间乎四黑之间,可以命之为雉也耶?

若每子皆有四面,两面有文,黑上画犊,白上画雉。两面无文,纯白不画雉,纯黑不画犊。且以刘裕所投言之,四黑己见,其一白若专是白,而上无画雉之文,则此之一白而间五黑,何以得名为雉也?凡此皆推而不通。今故别为之图,而正摴经之误。使史语明白

【注释】

①程氏此说误。按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其骰五枚,分上为黑、下为白。黑者刻二为犊,白者刻二为雉。”即五木的十面中,不应都画雉、犊,黑面和白面中分别只有二面画犊,二面画雉。其他三面为全黑和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