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一切记忆不过是线索。
大家都知道,学习是有学习方法的。学习方法有哪些呢?或者说学习方法分为哪几个类别呢?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就要先弄清楚学习分为哪几个环节。
我们以学习“钻木取火”这项原始技能为例,来看一下学习的主要环节。
一位父亲想要教会自己的儿子钻木取火,大概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首先,这位父亲会带着儿子找来一根硬木棒、一段干木材以及一些枯叶等易燃物,然后给儿子做示范——他一边用硬木棒钻干木材,一边用嘴去吹,一边钻一边吹,慢慢地就生起火了。父亲一边做示范一边问儿子:“你有没有理解呢?”儿子说:“理解了。”这是学习的第一个环节:理解环节。
然后,父亲会再问儿子:“你有没有记住呢?”儿子说:“记住了。”父亲说:“既然记住了,那你复述一遍吧。”儿子说:“先找来一根硬木棒、一段干木材以及一些枯叶等易燃物,然后用硬木棒去钻干木材,一边钻一边吹,就生起火了。”记忆讲究的是准确,一定要是硬木棒和干木材,如果你找来的是一根易折的木棒或者是一段湿的木材,那是无法生起火的。这是学习的第二个环节:记忆环节。
最后,父亲会跟儿子说:“既然你理解了,也记住了,那好,你去练习练习吧。”儿子听完后,就去找来一根硬木棒、一段干木材以及一些枯叶等易燃物,一边钻一边吹,一次不成两次,两次不成三次,最终成功了,那么他就完全掌握了这项技能。这是学习的第三个环节:应用环节。
由此看来,学习的第一步是理解,第二步是记忆,第三步是应用。理解了才好记忆,理解并记住了才能去应用;同样,不断地应用也能反过来加深理解和记忆。这就是学习的三个环节。
在学校的学习中,这三个环节分别对应着哪些学习场景呢?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知识和答疑解惑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知识,因此“理解环节”对应的学习场景是“上课”;布置作业和定期考试是为了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应用环节”对应的学习场景是“作业”和“考试”。那“记忆环节”呢?它对应着什么样的学习场景呢?仔细思索,好像也只有早读课可以对应,而早读课上,最常见的场景就是学生自己在那儿反复地读,在那儿死记硬背。
学习分为理解、记忆和应用三个环节,学习方法也分为这三个类别,分别是理解方法、记忆方法和应用方法。大家再思考一下,这三种学习方法中,哪一种方法学校教得最多呢?是不是应用的方法,也就是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等。其次呢,是不是理解的方法,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知识。但这只是理解的过程,具体怎样去理解,也就是理解的方法,老师很少会讲到。记忆的方法呢?课堂上教得多不多?据了解,大部分学校都不教,这是缺失最严重的环节。
理解、记忆和应用三个学习环节中,记忆环节是缺失的,而记忆在理解和应用这两个环节中是起着桥梁作用的。如果这座桥梁塌了,那么理解和应用这两个环节之间也就失去了联系。
所以,我们编写了本书,向大家介绍一种轻松高效的记忆方法——线索记忆法,这是我们拥有商标证书和版权证书的记忆方法。另外,本书还会介绍一种通用的知识梳理工具——思维导图,可应用于理解环节。希望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大家都能够掌握这种实用的记忆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科学减负。
声明:本书所举记忆法例子,仅为方便记忆使用,并无特别含义,请读者朋友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