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方法之故事法

4.元方法之故事法

故事法,全称故事线索法,顾名思义,就是把要记忆的信息点编成一个小故事,这样就可以把相应的知识点给记住。故事法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过,甚至可能用过,这种方法是非常锻炼想象力的。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老舍话剧的代表作分别是《龙须沟》《春华秋实》《残雾》《茶馆》《女店员》《方珍珠》《神拳》和《全家福》。这种类型的知识点怎么记忆呢?我们可以用之前介绍过的线索法,两两之间加个动词相连;也可以用一字法,从每个作品名中挑一个字,然后组成一句有意义的话。但这里呢,我们再换一种方法,用故事法,把这八部作品连同问题中的“老舍”这个信息点一块儿编成一个小故事。我们编成的小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老舍和他的家人来到一个山沟,这个山沟的形状特别像龙的胡须,所以叫“龙须沟”。山沟里面的景色很漂亮,春天开满了花,秋天结满了果实,可以说是春华秋实。他们这天来得有点早,山中还留有残雾,美丽极了。他们来这个山沟的原因,是因为这里有一家茶馆,茶馆里有一个女店员,她的名字叫方珍珠,她会表演神拳。看完神拳后,老舍一家人还拍了一张全家福才走。大家尝试记忆一下,看看是不是一两遍就可以全都记下来?是不是既快速又好玩?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格林童话》中较有名的故事有《灰姑娘》《猫和老鼠做朋友》《小红帽》《白雪公主》《青蛙王子》《渔夫和他的妻子》《莴苣》。这个知识点同样可以编成一个小故事来记忆,我们编成的故事是这样的:《格林童话》中讲过一个故事,渔夫和他的妻子给灰姑娘送来一些莴苣,灰姑娘吃了之后摇身一变,变成了白雪公主。白雪公主戴着小红帽和青蛙王子结婚后,从此天下太平,猫和老鼠都能做朋友。大家再尝试记忆一下,看看是不是同样一两遍就可以完全记牢。

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要记忆的知识点所含的信息点数量一般以3~6个居多,而像天下九州、中国十大歌剧、中国十大古典名曲这种含有信息点的数量达到10个甚至10个以上的,是非常稀少的。当然,即便是含有10个以上的信息点,使用故事法同样也可以做到轻松记忆,如图1-8所示。

图1-8 故事法模型图

故事法的模型图如上图所示,它跟之前的线索法、一对法和一字法的模型图不一样。它可以将其中两个信息点横着连接在一起,也可以将三个信息点横着连接在一起。如在《格林童话》的故事法举例中,“灰姑娘变成白雪公主”是两个信息点连接在一起的,“渔夫和他的妻子给灰姑娘送来一些莴苣”是三个信息点连接在一起的。不过,它们虽然是三三两两之间横着连接在一起,但是仍有一根主线将这三三两两之间竖着给连接在一起,如在老舍话剧代表作故事法举例中,这根主线就是“观看神拳表演”,这些横着的和竖着的连接都是线索。

我们以前学习过记叙文的六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同样这也是故事法的六要素。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做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这件事情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是故事的一条主线,主线即是线索,所以说故事本身就是自带线索的,这就是故事法之所以有效的根本原因。

当然故事法在具体的应用中会有很多的变化,如:关键词故事法,即先从要记忆的信息点中挑出一些关键词,然后再把这些关键词编成一个故事;编码故事法,即先把数字或字母转化为编码,然后再把这些编码编成一个故事。还有,信息点少的可以用一句话故事法,信息点多的可以编成一个一两百字的完整故事。这些变化的方法在不同知识类型的记忆中都会应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