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记忆方法(汉语同音法)
汉语同音法首先是根据单词读音对应的汉语同音把单词转化成一个汉字词语,然后再把这个汉字词语同单词的中文意思利用一句话故事法相连。这样就既可以记住单词的读音,又可以记住单词的中文意思。我们先通过几个单词示例来体验一下这种记忆方法,然后再介绍这种方法的依据、价值和利弊等。
supper(晚饭):supper这六个字母是字母类信息,它对应的中文意思“晚饭”是汉字类信息,字母和汉字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符号信息类型,不同的信息类型是没法通过各自所表达的意思连接在一起的,所以也就无法建立这两种信息类型之间的线索,我们之前介绍的所有线索连接的方法都是基于汉字的。以前如果大家想要记住supper是“晚饭”的意思,只能使用重复记忆,不断地重复说“supper晚饭”“supper晚饭”。
字母和汉字需要转化为同一种信息类型,才可以建立它们之间的线索,因此需要先把字母转化为汉字。之前介绍的编码故事法是一种把字母转化成汉字的方法,需要把单词拆解成编码后再进行连接,汉语同音法则是一种整体的转化方法。根据supper这个单词的读音,把单词转化为它所对应的汉语同音词语,比如可以转化为“撒泼”,这样就把字母转化成了汉字,这也是前面介绍的线索转化方法中同音法的一种应用。同音词语“撒泼”和这个单词的中文意思“晚饭”同属汉字,因此可以利用想象将这两个信息点相连,可以想象为“不让他吃晚饭,他就撒泼”。这样一来,看到supper首先知道它的汉语同音词语为“撒泼”,根据“撒泼”对应的故事法内容可以回忆起它的中文意思是“晚饭”;反过来,根据故事法的内容可以知道,“晚饭”对应的单词读音为“撒泼”,也就记住了这个单词的读音。这样,通过汉语同音法就可以记住单词的读音和中文意思这两个元素。
teacher(老师):teacher的汉语同音词语为“提车”,将它与单词的中文意思“老师”相连接,可以想象为“老师去提车了”,同样通过汉语同音法可以把这个单词的读音和中文意思都记牢。
下面几个单词的记忆方法也是如此。
◎mutton羊肉
同音:妈疼
一句话故事法:妈妈一吃羊肉就牙疼。
◎sandwich三明治
同音:三位吃
一句话故事法:请你们三位吃三明治。
◎chocolate巧克力
同音:炒可乐特
一句话故事法:巧克力炒可乐,味道很特别。
◎doctor医生
同音:刀客特
一句话故事法:刀客特别适合当医生吗?
◎coach教练
同音:口吃
一句话故事法:这个教练有点口吃。
◎headache头疼
同音:还带课
一句话故事法:老师头疼了还带课,真是敬业。
◎sleep睡觉
同音:死离谱
一句话故事法:他死得很离谱,说是睡觉睡死的。
以上就是汉语同音法的使用方法,那么这种方法有什么科学依据和深层来源吗?实际上,我们是从汉语拼音方案中得到的启示。
《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才开始正式实施的,在没有汉语拼音方案之前,中国古人是怎样给汉字注音的呢?古人给汉字注音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直音法、读若法和反切法。直音法类似于之前介绍的线索转化方法中的同音法,当遇到一个陌生汉字的时候,可以找一个你熟悉的且跟它读音相同的汉字来给它注音。比如粗犷中的“犷”字,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汉字,就可以用一个你熟悉的汉字来给它注音,比如“广场”或“广东”中的“广”字。直音法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可以用熟悉的汉字给陌生的汉字注音,这也是线索记忆中所使用的“以熟记生”的原理,熟悉的汉字就是我们记忆和回忆的线索。什么是读若法呢?读若法就是读起来相似的意思,如果你找不到一个熟悉的汉字跟陌生汉字的读音是一模一样的,那么就找一个相似的,类似于我们线索转化中的近音法。什么是反切法呢?反切法就是找一个两个字的词语来给一个陌生汉字注音,陌生汉字的读音就是这个两字词语的前一个字的声母加后一个字的韵母组合而成的读音。直音法、读若法和反切法是古人给汉字注音的三种方法,都是利用自己已经熟悉的知识,这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我们知道,《汉语拼音方案》是用字母来给汉字注音的,为什么恰恰是用字母呢?是因为《汉语拼音方案》主要借鉴的就是拉丁字母的发音方案,也相当于是英语字母的发音方案,所以汉语拼音中的很多发音跟英语字母的发音是一样的,据统计,这个一样的比例在60%左右。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时,为了学习汉语,采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也是采用自己熟悉的知识来给陌生的汉字进行注音,《汉语拼音方案》就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才最终形成的。汉语同音法的原理相当于是这种方法的逆向过程,是用我们熟悉的汉字来给陌生的单词注音,即原理是一样的,都是以熟记生。
有多少单词可以用汉语同音法进行注音呢?如果仅仅是有10%或是20%的比例,那么就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我们在把所有中小学单词利用汉语同音法进行注音后,统计出了如表6-10所示的适用比例。
表6-10 汉语同音法转化单词适用比例

用汉语同音法转化单词,最终得到的适用比例在60%左右,几乎与自然拼读法的适用比例相同,这是个相当高的比例,完全具备了实用价值。
应用汉语同音法时需要注意什么呢?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不强求”,如果一个单词确实无法找到读音完全相同的汉语词语,那么就不要退而求其次,不要找读音只是相似的汉语词语,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谐音法。前面说过,汉语同音法只有60%左右的适用比例,并不是百分之百适用的。
汉语同音法的最大价值是什么呢?如前所述,汉语同音法的最大价值是把字母转化成了汉字,这样就把单词的字母和单词的中文意思转化成了同一种语言体系,就可以在它们之间建立线索,既可以记住单词的读音,也可以记住单词的中文意思。
汉语同音法有什么弊端呢?汉语同音法的最大弊端不是在于这种方法的效果方面,而是在于成见。成见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有些人认为这种方法过于简单甚至低级,殊不知《汉语拼音方案》也是基于这种方法的逆向思维而发展起来的,只要是能达到让人记住的效果,方法简单不是更好吗?另一个方面,有人认为利用近音法会影响到单词的正确发音。这个问题需要辩证地看待,首先,人类的大脑有一个特点,就是能清楚地分清主要和辅助的关系,能分清哪个是单词的正确发音,哪个只是有点像的辅助发音,并不会出现影响单词正确发音的现象,故这种认识只是部分人的主观推测,并无事实现象做支撑,更无科学依据。其次,我们应用的是同音法,而不是近音法,同音法强调的是一模一样,而近音法只是相似。同音法不光不会影响到单词的正确发音,而且还会反过来辅助你记住这个单词的正确发音。同音法的适用比例在60%左右,这个是指完全同音的;如果再加上近音法的话,适用的比例肯定会更高。但是为了避开人们对近音法心存已久的成见,也可以说是为了不使同音法受近音法的一点点影响和牵连,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采取了完全禁用近音法的做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汉语同音法经一些学生试用反馈,记忆单词时,既好玩又快速,好多学生因此对记忆单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对一样事物产生兴趣远比其他东西更重要,让学生们喜欢上记单词和把单词牢固地记住也远比他人的成见更重要。运用汉语同音法时,放下成见,效果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