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类文言文的记忆方法

2.议论类文言文的记忆方法

议论类文言文的记忆方法与记叙类文言文基本相似,也是先理解后记忆,先用理解记忆,后用线索记忆。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在于:因为议论文和记叙文的体裁不同,所以文章的结构不一样,也就是它们在理解记忆这一块的梳理方法是不一样的。记叙类文言文梳理的是记叙文的六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而议论类文言文梳理的则是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过程。

孟子以雄辩著称,我们以孟子的一篇议论文——部编版初中语文中的《富贵不能淫》一文为例,介绍一下议论类文言文记忆的具体操作方法。议论文有立论文和驳论文之分,立论文是先提出自己的论点,然后通过摆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论点;驳论文是先批驳对方的论点,然后提出自己的论点,最后通过摆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论点,先破后立或是破立结合。《富贵不能淫》即为驳论文。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同样,我们来逐句分析一下文章的结构。“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景春的话中,第一句的意思是公孙衍和张仪确实是真正的大丈夫,这是敌方的论点,关键词即为“论点”。因为他们“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也就是他们一发怒,诸侯都害怕,一安居天下就太平,他们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所以他们是真正的大丈夫,这句话是用来证明敌方论点的,是敌方的论据,关键词即为“论据”。这一段内容是说明敌方的论点和论据的,所以一级关键词即为“敌论”。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意思是你如果学过礼的话,就不会认为他俩是大丈夫,这是批驳敌方的论点,关键词即为“驳论点”。“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这几句是用母亲嫁女儿时的训话作为对比来进行论证的,关键词即为“对比论证”。“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把顺从别人作为自己行事的准则,这是妾妇的做法。母亲告诫女儿要无违夫子,无论丈夫做得是对是错,作为妾妇都要顺从自己的丈夫。妾妇顺从的是自己的丈夫,而公孙衍和张仪顺从的是自己的主公,他们顺从的都是别人的想法,而不是正确的道义,所以“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和“以顺为正者”的人都不是真正的大丈夫,这是批驳敌方的论据,因此这一句的关键词是“驳论据”。因为这三部分的关键词分别是“驳论点”“对比论证”和“驳论据”,所以它们上一级的关键词即为“驳论”,“驳论”也是一级关键词。

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呢?“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这个住宅就是“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这个位置就是“礼”;行走在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上,这条道路就是“义”。大丈夫的做法是要顺从“仁”“义”“礼”这些行为准则,而不是顺从别人的想法,因此这句话的关键词是“大丈夫的做法”。“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得志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时,独自走自己的正确道路。这是大丈夫行事的人生态度,因此这句话的关键词是“大丈夫的态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使你迷惑,贫贱不能使你动摇,威武不能使你屈服,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这才是真正大丈夫的标准,因此这句话的关键词是“大丈夫的标准”。“大丈夫的做法”“大丈夫的态度”和“大丈夫的标准”,这三个关键词说的是孟子自己的论点,因此上一级关键词即为“立论”,也是一级关键词。

依照上面找到的各级关键词及其对应的文章内容,本文绘制的思维导图如图4-5所示。

图4-5 《富贵不能淫》理解记忆

接下来,跟记叙类文言文的线索记忆方法一样,利用一字法加一对法进行记忆,《富贵不能淫》线索记忆的思维导图绘制如图4-6所示。

图4-6 《富贵不能淫》线索记忆

把理解记忆和线索记忆的思维导图合并为一张,再加上文言词语等相关知识点,本文最终绘制的思维导图如图4-7所示。

以上就是记叙类文言文和议论类文言文的记忆方法,都是分两步:先理解后记忆,即先用理解记忆,后用线索记忆。理解记忆找到的是文章的天然线索,是大线索;线索记忆加工的是便于记忆的人工线索,是小线索,两者搭配使用,效果更好。

图4-7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