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的方法:定桩法
定桩法不是线索记忆的元方法,而是前面介绍的四种元方法中两种的组合,遵循“先体验后原理”的学习顺序,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1)身体桩
身体桩是把人的身体部位作为桩子来记忆信息点。人的身体从上往下能够依次找出很多可以作为桩子的身体部位,常用的有10个、15个或是20个。我们这里以10个身体部位为例,从上到下,依次可用的有头发、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脖子、肩膀、肚子、手和脚。其中,前5个是头部的,后5个是身体躯干的。
我们去超市购物时大多会有一份购物清单,而且通常是把这个购物清单写在纸上,或者是记在手机上。现在,我们可以不用借助任何外物,直接用身体桩来进行记忆。比如说购物清单上要购买的物品分别是洗衣粉、卫生纸、味精、酱油、牙刷、拖把、面粉、酸奶、面条和苹果这10样——当然,如果你要购买其他数量的物品,你也可以选择相应数量的身体部位作为桩子。
怎样用身体桩来记忆购物清单呢?就是把购物清单上的每一件物品通过加动词的方式与做身体桩的身体部位依次相连,回忆时根据身体部位就可以将这些物品依次回想起来。比如第一件物品是洗衣粉,第一个身体部位是头发,这两者都是名词,且是一一对应的,因此运用一对法加动词的方式,可以想象为“用洗衣粉(洗)头发”,即可将它们连接起来。同样,第二件物品是卫生纸,第二个身体部位是眼睛,我们可以想象为“用卫生纸(擦)眼睛”,这样两者也连接了起来。照此方法,接下来的物品和身体部位的连接依次可以是“鼻子(闻)味精”“牙刷(刷)耳朵”“嘴巴(吃)酱油”“脖子(挂)拖把”“肩膀(扛)面粉”“酸奶(填)肚子”“手(拿)面条”“脚(踩)苹果”。这样,我们去超市购物时就可以通过身体部位,将想要购买的物品依次全部回忆起来,一样也不会落下。
运用身体桩时,身体部位是有顺序的,一般是从上往下,而物品与身体桩之间的连接是没有前后顺序的,如“洗衣粉(洗)头发”是物品在前,身体桩在后;“嘴巴(吃)酱油”是身体桩在前,物品在后。回忆时是以身体桩作为线索,只要通过身体桩能回忆起来对应的物品就行,两者之间没有严格的前后顺序。
(2)地点桩
地点桩,顾名思义,是把地点作为桩子来记忆信息点。比如我们要记忆10个随机词语的顺序,这10个随机词语分别是凤凰、大山、火球、卫星、奶牛、皇冠、牡丹、豌豆、野猪和绅士,我们可以用之前的线索法,加动词相连,这里我们换个方法,用地点桩。下面我们看看如何运用地点桩的方法来记忆。
想要使用地点桩,首先要有地点,所以使用地点桩的第一步是找地点。我们可以从家中比较熟悉的客厅和卧室两个地方入手,根据物品的摆放顺序,依次找出10件物品作为地点桩来使用。找地点是有顺序的,可以是顺时针的,也可以是逆时针的。比如按照顺时针的顺序,我们在客厅中依次找到的地点分别是台灯、长沙发、茶几、电视和绿植,在卧室中依次找到的地点分别是短沙发、床头柜、床、玻璃移门和书桌。怎样用这10个地点来记忆10个随机词语呢?跟身体桩的原理一样,依次把10个随机词语通过加动词的方式与10个地点相连即可。第一个词语是凤凰,第一个地点是台灯,我们可以想象为“凤凰(落)在了台灯上”;第二个词语是大山,第二个地点是长沙发,我们可以想象为“大山(压)在了长沙发上”;同样,剩余词语与地点桩的连接依次可以想象为“火球(砸)茶几”“卫星(接收)电视信号”“奶牛(吃)绿植”“皇冠(放)在短沙发上”“牡丹(摆)在床头柜上”“豌豆(撒满)床”“野猪(撞碎)玻璃移门”“绅士(坐)在书桌前看书”。回忆时,我们就可以依次通过地点桩的顺序将这些词语回想起来。
地点桩也被称为“记忆宫殿”。相传有一群人正在一座宫殿里聚会,有一个人刚被朋友叫出大门时,忽然发生了地震,宫殿倒塌了,宫殿中的所有人都被压在了碎石下,面目全非,家属过来认尸时很难分辨清楚自己的家人。而当时出来的这个人,通过在宫殿中聚会时每一个人所在的位置,准确地将每一个人都识别了出来。比方说当时宫殿的台阶上站着谁,他在干什么;桌子边坐着谁,他在吃着什么;廊柱边站着谁,他在和谁聊天;等等。这就是以地点作为回忆的线索,复原了当时聚会的情形。
上面介绍了身体桩和地点桩,到底什么是桩子呢?桩子即木桩,以前人们用木桩来拴牲口,比如拴牛啊,拴马啊,拴羊啊,而在记忆法中用到的“桩子”则是拴信息点的。哪些东西可以用来作为桩子呢?它得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熟悉,一个是有序。尤其要是我们熟悉的东西,如果我们连桩子都不熟悉,都想不起来,那么它上面拴的信息点也就无从想起。
前面说过,定桩法不是线索记忆的元方法,而是两种元方法的组合,大家通过身体桩和地点桩两个例子的体验,思考一下,定桩法是哪两种元方法的组合呢?其实,桩子是一串我们熟悉的有序的东西,是记忆和回忆的一条主线,这是线索法。(因为我们对桩子已经非常熟悉,所以不需要再在桩子之间加动词来将它们连接起来)每一个信息点与每一个桩子通过加动词一一相连,它们之间是一一对应的,这是一对法。所以,定桩法是线索法和一对法这两种元方法的组合。
根据所选桩子的不同,定桩法可以分成好多个类别,除了上面介绍的身体桩和地点桩外,常用的还有以下几种。
①数字桩:数字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而且也是有序的,如11的后面是12,33的后面是34等,通过转化将数字变成编码(名词)后,就可以把这些编码作为桩子来使用。
②语句桩:就是把一些我们熟悉的名人名言或是古诗词中的每一个字转化为名词后作为桩子来使用。如“床前明月光”这句唐诗流传了一千多年,我们是非常熟悉的,如果将它作为桩子,我们首先要把这五个字都转化成名词。“床”本身就是名词,不需要进行转化;“前”同音为“钱”,可以用一张百元大钞来代替;“明”增一个字为“小明”,是一个你熟悉的朋友的名字;“月”就是月亮;“光”可以想象成一个比较光亮的东西,比如可以用“灯泡”来代替。这样,五个字都转化成了名词,然后就可以将其作为桩子来使用。
③题目桩:问题都是一问一答的,答案中有几个信息点,就从问题中找几个字出来,把它们转化成名词后,再与答案中的几个信息点依次相连。如《南京条约》共包含四条内容,就先把“南京条约”这四个字通过上面的方法转化成名词后,再与这四条内容依次相连。
④万事万物定桩法:只要是我们熟悉的、有序的东西都可以拿来做桩子。比如可以用汽车的部位作为桩子,一辆汽车从前到后可以依次找出前大灯、引擎盖、雨刮器、前挡风玻璃、方向盘、前排座椅、后排座椅、后备厢和后大灯等部位。每一种动物、每一种植物、每一种家用电器的组成部位都不一样,这些部位都可以作为桩子来使用,这就是万事万物定桩法。
定桩法种类这么多,看起来这么实用,我们是不是只要会用定桩法就可以了呢?当然不行,因为定桩法存在两大局限。
首先,定桩法比较适用于记忆临时信息,不太适用于记忆长期信息,而学习中的信息大都属于长期信息,这些信息我们最好是能一辈子记住而不忘,可以随时调用,因此定桩法不适合在学习上应用,而比较适合在生活中应用。比如前面介绍的用身体桩来记忆超市购物清单,这份超市购物清单我们只有在这次去超市购物时才会用到,用完之后就会忘掉,这就属于临时信息,它不需要一直拴在身体桩上。而且,如果用身体桩一直拴着同一个信息点,那么再用它来拴第二个信息点时就会产生混乱,再回忆这个身体桩时,就分不清到底是第一个信息点还是第二个信息点。
其次,既然是定桩法,就要借助桩子,桩子是为了记忆信息点而专门寻找的外部的东西,属于外部线索。但凡外部的东西都有不太可靠的一面,桩子也不例外,如之前所说,如果桩子都忘掉了,那么它上面拴的信息点肯定也就无从想起,这是定桩法的另一个局限。而线索记忆的四种元方法使用的都是内部的线索,不需要借助任何外部的东西,因此更可靠。在接下来的科目同步记忆方法的学习中,我们介绍的绝大多数记忆方法都是使用的内部线索,几乎不会用到外部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