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阮士怡集》简介
《国医大师阮士怡集》这本书是由张军平创作的,《国医大师阮士怡集》共有76章节
1
扉页
...
2
版权信息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国医大师阮士怡集/张军平主编.--北京: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2023.3(医门问津) ISBN 978-7-5222-0475-8 ...
3
目录
...
4
《医门问津》丛书编委会
主 编 张军平 副主编 朱亚萍 陈晓玉 徐士欣 主 审 阮士怡 编 委(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 义 丁彬彬 丁越佳 马松文 马惠宁 王小玲 王小涵 王 子 王 丹...
5
《国医大师阮士怡集》(医门问津丛书)编委会
主 编 张军平 副主编 施 琦 阮玮莉 主 审 阮士怡 编 委(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越佳 马松文 王小涵 王云姣 王玥瑶 王 振 王晓景 王笑铭 王铭扬 王 ...
6
寄思人员
张伯礼 王化良 张 培 何 聪 李艳梅 祝炳华 张军平 郭利平 段晨霞 徐宗佩 高秀梅 韩 煜 王竹瑛 马增华 冯 辉 宋 平 郝文洁 李 明 程 坤 耿晓娟 ...
7
上篇 百年沧桑,一代儒医,躬耕践履济苍生
...
8
第一章 幼承庭训,胸怀济世
...
9
一、童年之梦,初识中医神奇
1921年春,枝叶繁茂的大槐树下,两个年约4岁的小孩正在玩“过家家”。男孩眉清目秀,蓝色布衣长袍洗得有些发白但依然干净整洁,一副用高粱秆皮和高粱秆芯做成的“眼镜...
10
二、乱世少年,体察人间疾苦
自清末以来,西洋学堂在各地兴办,丰南县地处沿海,开风气之先,是兴西洋之学较早的地区。洋学堂开办的课程在当时很具前瞻性,有算学、格致(即理科,包含物理、化学、天文...
11
三、志雪国耻,弃工学医鹄追梦
1935年12月9日,爆发了著名的“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参与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
12
第二章 热血报国,扶危救厄
...
13
一、追求解放,交通员热血报国
1946年,阮士怡研究生毕业,哥哥阮士奇邀请阮士怡夫妇到天津工作。新中国成立前,共产党地下组织加紧了收集情报、传递信息、发动群众、策反敌特人员、保护基础设施等工...
14
二、缺医少药,苦寻缚疾之策
到天津后,受到哥哥的引荐,阮士怡来到天津铁路医院,正式开始医疗工作。当时铁路医院的院长鼓励阮士怡从事内科临床工作。 回忆刚工作时的经历,阮士怡印象最深的有两条:...
15
第三章 功勋建院,步入杏林
...
16
一、医院建设,鞠躬尽瘁彪史册
(一)现代中医医院的奠基者 解放初期,中央政府确立了“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基本原则。1955年,天津市贯彻党中央中医政策,成立天津市中医医院,并于1...
17
二、研习中医,不惑之年入杏林
(一)拜师名中医 1956年,阮士怡拜天津名中医陆观虎、赵寄凡为师,学习中医,随师侍诊,深得老师教诲,受益良多。在跟随老师临诊中,阮士怡认真思考,善于总结,对中...
18
第四章 衷中参西,勤于临床
...
19
一、四诊合参,借力现代科技
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几千年来医疗实践的精华,是中医认识疾病的主要方法,只有四诊合参才能辨证立法准确,处方用药合理。四诊之中,阮士怡首重“问”诊,问诊不清就不...
20
二、重视疗效,遵从药理成果
阮士怡极为重视现代药理研究,在辨证选方的基础上,他常结合现代中药药理进行加减,而取得较好疗效。阮士怡将自己的辨证处方用药分为三部分,首先,按照中医传统理论给予处...
21
三、高瞻远瞩,引领中医现代化
阮士怡受过系统的现代医学教育,又因家学渊源、工作经历深入探索中医药的文化宝库。如何科学研究中医,形成客观化的中药有效研究报告,阐明中药的作用机制,使大家更好地认...
22
第五章 授业有道,施术存仁
...
23
一、助力学术,循循善诱
(一)重视传承,桃李遍天下 20世纪60年代,阮士怡承担起天津中医学院本科教学和师带徒工作,他一生呕心沥血,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1979年,天津中医学院开设了...
24
二、研方制药,济世惠民
阮士怡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及老年病的研究工作,但对内科其他疾病及妇科、儿科疾病的诊疗也积累了丰富经验。如根据“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的理论,以活血补血中药治疗再生障...
25
三、年虽鲐背,科普惠民
阮士怡退休时,已近鲐背之年,仍倾心于临床。门诊患者络绎不绝。阮士怡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诊病从来都是事无巨细,亲自问诊,详加诊...
26
中篇 精勤医源,师古创新,灼灼学术耀杏林
...
27
第一章 学贯古今,理论创新
阮士怡教授深谙“治病必求于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等中医治病理念,并将其融入疾病治疗中,形成了“软坚散结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益气养阴...
28
一、学术思想初形成:益气养阴治疗冠心病
中医论治冠心病首见于《金匮要略》,以阳微阴弦论其病机,将胸痹心痛的病机归为上焦阳气不足,阴寒之邪得以上乘阳位,故发为胸痹。其治疗多以瓜蒌薤白半夏汤类方为主,以图...
29
二、学术思想深探索:补肾软坚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中医治病从整体出发,辨治心系疾病不拘于心,防治心系疾病需要兼顾五脏的调护。阮士怡教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遵从《内经》之“整体观念”“治病必求于本”思想,临证治疗...
30
三、学术思想再研究:育心保脉预防心系疾病
随着对心血管疾病的深入研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理念不断更新,从强心到养心,从扩血管到通血管。阮士怡教授在20世纪末提出了“育心保脉”的理念,将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