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长里三号,心里的归宿,永远的家/段晨霞
2020年2月4日(美东时间晚9点43分)看到张军平师兄的微信通知:导师走了,很安详。天津下起了大雪。我泪如雨下,老师您一路走好!您不想惊动所有人,就让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带去我们每一个人的思念吧。
悲伤中想起福长里三号,那座寂静的二层楼建筑,永远那么安详宁静。不喧哗,不辉煌,但那里曾居住过一代名医阮士怡教授,那里是我们除了门诊外,另外一个讨论科研的会议室。老师每年的生日聚会,在张伯礼大师兄的祝酒词过后,我们“特殊的一大家人”祝老师生日快乐,师母身体健康!昔日的欢声笑语仍旧萦绕在我脑海。对我来说,福长里三号不单单是一个旧时的门牌号,那是我心里的归宿,永远的家。
1989年,我考入天津中医学院,能够从师阮主任,那是很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我,又是那个得到他老人家更多呵护的学生。上学期间,急性阑尾炎手术,老师到医院看我,还让晓丽师姐做营养餐给我。后来患肺结核,老师也都时时挂念,叮嘱药物要按时服用。毕业时,为了我在天津胸科医院顺利工作,把我的临时学生户口落在:福长里三号。而且他老人家说:“和平区小学是天津最好的,将来你们的孩子就上这里的学校。”老人家想得太周到。从此,我在天津不再孤单。以后漫长的留学生涯,异国他乡,经历过很多的挫折和无奈,但我心中永不畏惧,因为我带着护身符:那个极具珍藏价值的户口本:福长里三号。这25年的海外生活,经历过很多的挫折和困惑,但我们知道在天津有尊敬的老师一直在守护着他的每一个学生,我是那个让他永远多份惦念的体弱多病的学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会铭记老师的谆谆教诲,也会把老师的谦卑儒雅讲述给儿女,那一页户口本:福长里三号,将成为我们的传家宝,记录一位可敬的老人对下一代的无微不至的关怀。
回国期间,我们带着儿女探望老人家,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位那么cool的爷爷。尤其是女儿,虽然她没能在和平区上小学,但也不辜负阮爷爷的希望,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我想这也是他老人家所期盼的吧。
2018年夏天,我和小高一同前往看望老师。他听力不好,我和小高几乎是在和老人家“喊话”。他依旧那么和蔼可亲,始终关心我们海外学生的生活和身体状况,特意叮嘱:告诉小祝,你们年轻时,都是很努力的好学生,现在也人到中年,也要注意好好休息,不要透支健康。离开老师的家,我和小高很久没说话。30年前,我们刚大学毕业,老师当时的一言一行恍如昨日,如今百岁老人,心里想的仍旧是他人,惦记着他的学生。
如今恩师仙逝,我将思念藏于心中,记忆中的福长里三号,就像一盏不灭的灯,一直会呵护着我。
段晨霞 1989-1992年跟随阮士怡先生学习,获得硕士学位。后于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部取得博士学位。现就职于Merck制药,从事科学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