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方制药,济世惠民
阮士怡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及老年病的研究工作,但对内科其他疾病及妇科、儿科疾病的诊疗也积累了丰富经验。如根据“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的理论,以活血补血中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以扶正固本加改善微循环中药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及不典型性增生;根据“异病同治”理论,同样以扶正固本加改善微循环中药的治疗方法治疗肝炎患者;应用清热解毒及补气中药治疗支气管扩张急性发作;推荐周期性服药治疗痛经,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中药治疗早期甲状腺腺瘤等方面均取得良好疗效。对儿科常见病则主张保护上呼吸道,彻底消除炎症病灶,以免出现后遗症。
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阮士怡遵循经典,又结合现代医学,提出了独特见解,形成新的辨治思维与方法。分别以“益气养阴”法治疗冠心病,研制了通脉养心丸;以“软坚散结”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研制了补肾抗衰片与降脂软脉灵I~IV号方药;以“软坚涤痰强心”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制了新生脉散片。这些中成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过程中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一)倡导“益气养阴”法治疗冠心病,研制通脉养心丸
阮士怡受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心动悸,脉结代”的影响,在辨治心律失常时运用“益气滋阴、通阳复脉”法治疗,遵循心之阴阳两虚者以补阴通阳治之,以益气养阴法治疗冠心病。“益气养阴”中“益气”可调整机体的气机,促进血液的运行,将痹阻之脉疏通,改善冠脉循环,进而使心肌氧供平衡;“养阴”可以扶正、生津,津液得复,则心脉失养得以改善,心肌缺血得以补偿,缺氧得以纠正。以养阴护脉,宁心安神为原则,补心体,畅心用。心肾阴亏不足以濡养心神、制约心阳,致心神失养;而阴虚易生虚火,虚火上炎又可扰乱心神,内伤阴液;两者均可使心神受扰,故滋阴以清虚火,使心神得安。通脉养心丸便是基于此法而研制成的中成药。
通脉养心丸由地黄、鸡血藤、麦冬、炙甘草、制何首乌、阿胶、五味子、党参、醋龟甲、大枣、桂枝组成。方中炙甘草、党参补益心气,桂枝、鸡血藤通阳活络。心阳通,心气复,则血脉得以鼓动。生地黄、麦冬、五味子、阿胶、龟甲养阴补血,以充盈络脉。本方药具有益气养阴、通脉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气阴两虚型冠心病,上市30余年,疗效显著。
(二)创立“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法干预老年病,研制系列院内制剂
阮士怡认为冠心病等诸多内科疾病的发病均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若能做到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不但可以防治冠心病,而且可以防治很多其他内科疾病。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上,阮士怡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理论,提出了“脉中积”理论,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脾肾亏虚。脾肾两脏为先后天之本,是冠心病发病过程中涉及的主要脏腑。阮士怡本着中医的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原则,加之自己多年临床实践,提出以“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法防治冠心病,在理论和临床两方面都取得显著突破。
治病必求本 肾是先天之根,生命之源;脾为后天之本,化生气血。人体健康不外先天之气充实、后天脾胃健运。古医籍对脾肾论述颇多,各有专著,近年来国内也分别对脾肾二脏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论述尚少。通过临床实践,阮士怡认识到,人体脾肾二脏气血充盛,则能输水谷之精微以养五脏。所以提出“益肾健脾”法是预防多种疾病之源,是防治冠心病之本。
百病皆由于痰 古人云:“惟气与血能生诸病,痰亦如之。夫痰者津液之异名,人之所恃以润养肢体者也……气脉闭塞,脘窍凝滞,则痰聚而有。”在临床中,阮士怡体会到人随年龄增长,津液由于多种因素而逐渐化生为痰,痰浊瘀阻脉络,致气血不畅而生百病。动脉硬化颇类似中医的痰瘀证,因此涤痰是治疗冠心病的关键。进入衰老前期,体内痰浊已成,留滞于脏腑,使人身体各种结缔组织增生,功能退化。血管也不例外,痰浊瘀阻脉络,阻滞血流,不通则痛,致冠状血管狭窄,而成冠心病,故涤痰是标本兼治之法。“结者散之”,对聚结之证要使其消散,痰涎瘀结日久,可以化热,痰热互结心下,胸脘痞满而痛,亦有痰因寒而壅滞者,是故冠心病已成,则宜施“软坚散结”法治之。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却不是冠心病唯一的致病因素。根据中医理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如果能找出保护动脉内膜,保持良好中层弹性,并能改善微循环的方药,能够使气血通畅、脏腑调和,“虽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据此,在研究方剂过程中又加了一些具有扶正固本功效的药味。
阮士怡以“益肾健脾、软坚散结”为法,拟定了组方,几经修改,制成了目前以茯苓、川芎、陈皮、肉桂、党参、龟甲(醋制)、石菖蒲、丹参、杜仲(盐炒)、菟丝子、夏枯草、制何首乌、海藻、昆布、桑寄生等18味药组成的补肾抗衰片,具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益气轻身、填精补髓、强身健脑、益寿延年之效。在临床用以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老年性痴呆、慢性支气管炎、颈椎关节病、糖尿病及前列腺增生等多种增龄性疾病。此外,针对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阮士怡研制了降脂软脉灵片Ⅰ~Ⅳ号方药。其中,“降脂软脉灵片I”适用于慢性冠心病、心绞痛者,“降脂软脉灵片II”适用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者,“降脂软脉灵片Ⅲ”适用于慢性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者,“降脂软脉灵片Ⅳ”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病情较重者。这些中成药均作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院内制剂,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造福患者。
(三)提出“软坚涤痰强心”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制新生脉散片
慢性心力衰竭是不同病因的心脏疾病发展到一定严重程度时,出现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根据心衰临床表现,多归于喘息、心悸、怔忡、水肿、痰饮等证候范畴。20世纪80年代,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体会,阮士怡认为慢性心力衰竭主要以心脏虚损为本,进而影响和造成肺脾肾及肝脏的虚损和血脉的瘀阻,因虚致实,痰浊阻络是其重要病机变化特征;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心功能由代偿到失代偿,心体勠力而行,主血脉之功能失序,心体失于濡养,体坚而失用,心气无力鼓动,痰瘀久滞致坚。阮士怡提出以“软坚涤痰强心”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取涤痰瘀、通血脉、强心之用,并依据此法研制出新生脉散片,临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新生脉散片以生脉散为基础而创制,党参、麦冬、丹参益气养血、滋阴生精;配伍北五加皮,祛邪胜湿强心;夏枯草、昆布、海藻、炙鳖甲软坚散结涤痰;杏仁、紫菀更增其涤痰之效;泽泻、云苓(即茯苓)利水消肿,宁心安神;马鞭草、刘寄奴通络利水消肿。全方合用,具有软坚涤痰强心的功效。近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北五加皮含有强心苷,其提取物有明显的强心作用。阮士怡通过临床研究验证新生脉散片临床疗效发现,其在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方面具有与地高辛相似的作用,还具有改善心脏收缩功能、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荷等临床作用。近年,新生脉散片获得了“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
(四)提出“益肾健脾、涤痰复脉”法治疗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可见于多种心血管疾病,致病机制复杂,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电冲动频率、节律、传导及起源部位的异常。阮士怡观察到,当前临床上运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虽有抗心律失常作用,但常存在因使用不当而使患者心律失常加重或诱发新的心律失常的问题,在临床运用时难以掌控疗效与副作用。阮士怡基于中医理论指出,正气虚弱、痰浊阻络是其基本病因,提出了“益肾健脾、涤痰复脉”法治疗心律失常。
鉴于此,1987年,阮士怡带领课题组申请了“益肾健脾、涤痰复脉”方药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的科研课题。根据中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经验,结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组成了具有“益肾健脾、涤痰复脉”作用的方药,用于治疗各型心律失常。研究表明,“益肾健脾、涤痰复脉”方药对各型心律失常均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脾肾虚损、痰浊内停型室性早搏和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疗效更为显著。在基础研究中,本方药能明显缩短乌头碱所致的家兔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和减轻其严重程度,较维拉帕米组具有明显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