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虽鲐背,科普惠民

三、年虽鲐背,科普惠民

阮士怡退休时,已近鲐背之年,仍倾心于临床。门诊患者络绎不绝。阮士怡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诊病从来都是事无巨细,亲自问诊,详加诊察,耐心向患者讲述病情,并科普相关疾病知识。每个患者的相关化验检查都一一过目,看不清楚的内容必由弟子代为叙述。每次出诊,往往从早上8点到中午近1点钟才能结束。出于多方面考虑,阮士怡每次门诊量控制在15人次左右,但每次都有远道而来,或没有挂上号的危重患者,需要临时加号就诊。有时候患者太多,弟子们不忍继续加号。阮士怡得知后,总是用商量的口吻说“病人来了,就给加一个吧”,这无不让晚辈们既感动又心疼。遇到患者由于情绪郁结,急于倾诉,阮士怡总是会耐心倾听,不忍打断;每有经济条件差的患者就诊,阮士怡多不收诊费,还予以便利条件就诊。

阮士怡门诊之余,从没停止过对中医药事业的思考。他晚年将研究与思考的重心逐渐从心血管疾病转向老年疾病,并曾在采访中说道:“之前我研究的课题是心脑血管疾病,而且越研究越感到临床治疗有效果。这些年,中国快速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逐年增加,所以我的研究方向转向了老年病。我认为,长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健康。我行医这么多年,也研究了这么多年,我的感悟就是,医生的目的是努力让患者保持健康。当然,谁都希望长寿,只不过我的意思是保持健康的长寿,这样的晚年生活才幸福,才丰富多彩,而不是没有质量地活着。我建议加快开办老年病中医医院,能充分发挥中医治疗老年病的优势。我所提倡的老年病医院,是能够集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的专业中医医院,能专收老年病患者,让他们能得到中医的专业护理,安享晚年。通过研究中医中药,让中国老年人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生活更加有质量,当然,这样也会减少家庭的负担。”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阮士怡便意识到积极开展老年性疾病的预防与保健工作的重要性,当时便提出应当建立老年疾病专科,研究治疗衰老相关疾病。这一主张,促成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的成立。

阮士怡认为,中医治疗老年病有其系统的理论,可以按照老年人的体质和老年病病理的原则进行治疗。百姓虽对其中蕴含的整体调节、未病先防、养治结合、综合调理等理念有所了解,却不能很好地融入具体疾病的防治。因此,除出诊外,阮士怡为《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科技报》《天津老年时报》《开卷有益·求医问药》《家庭中医药》等报刊撰稿,内容包括养生、疾病调护、药物使用等,将学术研究内容及治病理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以便百姓能够更好地预防疾病。

正是因为阮士怡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多年来一直广受患者爱戴。2014年,阮士怡荣获“国医大师”称号。同年,《国医大师阮士怡学术思想研究》出版,年底,98岁高龄的阮士怡不再出诊,但他一天也没闲下来,仍然每天阅读书籍、报刊,关心中医药发展的动向,并在家中、工作室为弟子授课。

阮士怡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医药能帮病人解除疾苦,我喜欢中医,我的生活也离不开中医。作为一个医生,(我)毕生都离不开病人。谈不上对医学事业的贡献,仅仅是为促进人类健康事业尽一点绵薄之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