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我最亲爱的父亲阮士怡/阮玮瑛

悼念我最亲爱的父亲阮士怡/ 阮玮瑛

2020年2月5日上午10点15分,您驾鹤仙逝,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悲痛万分,谨以此文祭奠缅怀我最爱的父亲。

我是父亲的大女儿,我的出生给父亲带来了快乐。不知何故,我从小就体弱,孩童时我非常爱哭。可能是不舒服吧。母亲告诉我,夜间我经常不好好睡觉,哭闹不止,为了哄我,父亲抱着我在屋子里转圈,日复一日,竟然把一双皮拖鞋磨透了底。这是何等的爱心、何等的耐心、何等的细心!这是伟大的父爱,父亲,我爱您。

父亲1955年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参与了天津市中医院(一附院的前身)组建工作,并成为该院第一批大夫。父亲从北大医学院毕业,是西医出身。工作之余,拜老中医为师刻苦学习祖国医学,并脱产参加了天津市第三期“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的学习。您认为:中医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并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是打开中华文明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您的指导下,母亲、我、妹夫分别脱产三年,系统地学习了中医知识。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我们能两条腿走路。一些西医比较棘手的病患,如慢性心肌病患者,加上中医治疗后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回缩,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壁厚度均变薄,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患者不适症状及心电图检查结果均好转。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服药后萎缩性胃炎逆转,肠化生消失。

45岁时,我因患卵巢癌进行了手术治疗。50岁因病提前退休后,我意志消沉,不求上进,认为我这辈子就算完了。父亲知道后批评了我的想法,他说:“经过手术及治疗,你已经基本治愈,要振作起来,重新工作,把学的知识用于对患者的服务中,这样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对你的培养,不能虚度下半生。”在父亲的教导下,我又恢复了门诊,直到现在。

所谓“上工治未病”,父亲始终把疾病的预后放在首要地位。您把一些疾病的有关知识告诉大众,经常在《今晚报》和《开卷有义》等杂志上投稿。父亲让我帮他整理书写一些中年老人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科普文章。写完后,父亲每天都会仔细阅读,认真修改。您常说,相比给患者诊治,让患者不生病、少生病更重要。一个好的医生不仅仅是治愈疾病,更重要的是把预防疾病的知识普及大众。您的这种超前观点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一些医疗现状的改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给“一切向钱看”的庸医一击。

父亲是我的长辈,是我的导师,也是我的同仁。作为长辈,您和蔼可亲,对我们姊妹呵护备至;作为导师,您严厉认真,对您的学生倾其所有;作为同仁,您敬岗敬业,对您的患者无微不至。您留给我们的是今生乃至后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之源、精神之源、力量之源。

父亲,您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普通的一生,但在我的心目中,您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宇宙无限大,人生无限小,您在这有限小的人生空间里,将您高尚纯洁的品德升华到无限大的宇宙之中。您失去的是衰竭的躯体,升华的却是永恒的灵魂。您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终身追随的目标,是我们一直学习的榜样。父亲,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阮玮瑛 阮士怡教授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