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怀的师生情——怀念恩师阮士怡先生/王化良

难以忘怀的师生情——怀念恩师阮士怡先生/ 王化良

2020年2月5日上午,正在门诊工作的我接到电话得知恩师阮士怡先生逝世的消息。尽管心里早有思想准备(在老师患病住院时去看望过老师,当时老师已处于病危昏迷抢救中),但眼泪还是忍不住夺眶而出,自己是多么期盼老师能够苏醒过来,再陪伴着我们,然而这一切都已是奢望。噩耗传来,天地同悲,原本晴好的天气渐渐阴沉,天空灰蒙蒙的,寒风夹裹着雪花乱飞,满目哀戚。40余年的师生情谊,老师对我的教诲和关怀,一幕幕浮现在脑海中。

我是1972年8月天津市卫校(现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来到天津市中医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的。当时,就在阮老师的领导下从事中医内科的学习和临床工作(阮老师当时担任医院的内科主任)。1979年天津中医学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恢复研究生考试,我考取了中医研究生,从此在阮老师的亲自指导下从事中医的学习和临床研究工作。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处处得益于阮老师的教诲和指导。

跟随阮老师学习时他已年过六旬,但老师仍然坚持查房和日常门诊工作,并亲自指导我们研究生的学习和毕业论文的研究。阮老师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有着深厚的医学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治学严谨,对研究生的学习要求严格,甚至于毕业论文研究的每一个环节,他都会给予详细的指导,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阮老师经常教导学生:“医者治病救人,学无止境。”鼓励我们在学习好中医学基础知识和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也要学习好西医学知识,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在临床上,阮老师针对当前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疾病的特点,告诫学生们:“看病要抓主要矛盾,不可能卤水点豆腐,面面俱到。要辨证论治,强调调动身体的内在因素来扶正祛邪。”因此,老师的临证处方都是小方用药,药到病除,深受患者的好评。

阮老师在指导我们学习工作以外,对我们学生的生活和健康也十分关心。多年以来,我与同事逢春节和教师节都会去阮老师家中探望,每次相聚,老师都关切地询问我们的工作、生活和身体状况,仔细了解我们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嘱咐我们保重身体,并和我们畅谈如何在临床上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发展中医药学。言谈间尽现老师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充满了期望。

2018年夏天,我因病住院手术,出院后我和我爱人在教师节前去看望阮老师。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下午三点半左右,老师刚睡醒午觉,一见到我就亲切地拉着我的手,开口便问:“身体恢复得怎么样?听说你住院了,本来要让阮玮莉(阮老师的女儿)代表我去看你,但是知道消息时你已经出院了,现在身体恢复得怎么样?”听了老师关怀地询问,我忍不住热泪盈眶,马上回答老师:“现在我身体恢复得很好,已经开始上班了。”

当时阮老师已经是百岁高龄,而且心脏情况也不太好,下肢水肿,走路也显得很费力迟缓。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心里还惦记着他的学生,怎能不令人感动呢?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感念老师的关怀情谊,老师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学生的人生旅途。

医者仁心,大师风范,回忆这过往的点点滴滴,对恩师的思念之情无以复加。我们要牢记恩师教诲,继续砥砺前行,坚持发挥中西医所长,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王化良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原国医大师阮士怡传承工作室的负责人。19791982年跟随阮士怡教授学习,获得硕士学位。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工作,随阮士怡教授从事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