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身体发育
(一)幼儿的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调节系统,人体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保持各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正是因为神经系统具有支配与调节作用。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其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脑的发育:
(1)时间:胎儿时期神经系统发育最早,尤其是脑的发育最为迅速。
(2)脑重:与成人相比,幼儿时期脑占体重的比例相对较大,如出生时脑的平均重约为370克,占体重的1/9~1/8;到6个月时可达700克左右;2岁时为900~1000克;7岁时已与成人接近。成人脑重约为1500克,仅占体重的1/40左右。
(3)大脑外观:出生时大脑的外观已与成人相似,具备了成人所有的沟回,但较浅,发育不完善,灰质层也较薄,细胞分化较差,而中脑、脑桥、延髓、脊髓发育较好,可保证生命中枢的功能。
(4)神经细胞的发育: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于胎儿5个月时开始增殖分化,到出生时其神经细胞数目已与成人相同,但其树突、轴突少而短。出生后脑重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神经细胞体积增大和树突的增多、成长,以及神经髓鞘的形成和发育。幼儿3岁时神经细胞已大致分化完成,8岁时已与成人接近。
(5)神经纤维发育:幼儿出生时发育不完善,其神经纤维到4岁时才完成髓鞘化。故婴幼儿时期,由于髓鞘形成不完善,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神经传入大脑时,因没有搜集整理髓鞘的隔离,兴奋可传入邻近的神经纤维,不易在大脑皮层形成明确的兴奋灶。同时,刺激的传导在无髓鞘的神经也较慢,这就是婴幼儿对外来刺激的反应较慢且易于泛化的原因。
(6)神经调节:出生时新生儿的皮质下中枢,如丘脑、下丘脑在功能上比较成熟,但大脑皮质及新纹状体发育尚未成熟,故幼儿出生时的活动主要由皮质下系统调节,随着脑实质的逐渐增长、成熟,幼儿的运动转为由大脑皮质中枢调节,皮质中枢对皮质下系统的抑制作用也日趋明显。
(7)组织成分:小儿大脑富含蛋白质,而类脂质、磷脂和脑苷脂较少,仅占大脑组织的33%,而成人为66.5%。
(8)耗氧量:生长时期的脑组织对氧的需求量较大,在基础代谢状态下,小儿脑的耗氧量为全身耗氧量的50%,而成人则为20%。长期营养缺乏可导致脑的生长发育落后。
(二)幼儿的运动系统
1.骨骼
幼儿的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软骨成分较多,骨组织中有机物与无机物之比为5∶5,而成人为3∶7。所以,其骨骼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完全骨折,但易弯曲变形,骨的成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生变化,无机盐增多,坚固性增强,韧性减小。在成长过程中,骺软骨迅速地生长使骨伸长,并逐渐骨化。幼儿的关节结构与成人基本相同,但关节软骨较厚,关节囊较薄,关节内外的韧带较薄而松弛,关节周围的肌肉较细长,所以其伸展性与活动范围都大于成人,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都易发展,但牢固性较差,在外力的作用下较易脱位。
2.肌肉
幼儿的肌肉中含水量较多,蛋白质、脂肪以及无机盐类较少。与成人相比,收缩能力较弱,耐力差,易疲劳,但恢复地成人快。幼儿身体各部分肌肉的发育,躯干肌先于四肢肌,屈肌先于伸肌,上肢肌先于下肢肌,大块肌先于小块肌。肌力的逐年增长也是不均匀的,在生长加速期,肌肉纵向发展较快,但仍落后于骨骼的增长,其肌力和耐力均较差;在生长加速期后,肌肉横向发展较快,肌纤维明显增粗,肌力显著增加。幼儿肌肉力量和能量的储备都不如成人。组织户外活动时应适时让幼儿休息,以避免过度疲劳。幼儿的大肌肉发育早,3~4岁时已经比较协调;小肌肉发育晚,5~6岁时才能做一些精细动作。
3.关节和韧带
幼儿关节的伸展性及柔韧性超过成人,故关节活动的范围大于成人。幼儿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不够坚韧,所以关节的牢固性差,用力过猛容易脱臼。切勿猛力牵拉幼儿的手臂,幼儿的肘关节较松,当胳臂伸直时若猛力牵拉,则可能造成牵拉肘。这种损伤通常是成人带领幼儿上楼梯、过马路或给幼儿穿脱衣服时,用力提拎、牵拉幼儿手臂造成的。肘部受伤后,手臂不能再活动,找医生复位后要注意保护。婴儿会站、会走以后出现了脚弓,但脚底肌肉、韧带还不结实,若运动量不适度,足弓负荷太重,就容易使脚弓塌陷,形成扁平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