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想象的发展

四、幼儿想象的发展

(一)想象的概述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可以根据是否有预定目的,分为无意想象与有意想象;也可以根据内容的新颖程度与独立性,分为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

(二)想象的种类

1.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按照想象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是一种最简单、最初级的想象。幼儿的想象往往没有预定目的,因此,他们经常产生的是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是指根据预定目的,在一定意志努力下自觉进行的想象。

2.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形符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事物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某种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想象具有独立性、首创性、新颖性的特点,是人类创造性活动不可或缺的心理成分。

(三)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想象与幼儿的认知活动

想象与感知、记忆等认知活动密切相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想象与感知密不可分;想象与记忆密不可分;想象与思维关系密切。幼儿期是想象发展的初级阶段,它已经开始超脱现实,在记忆基础上进行了加工改造,但还没能深入现实,不能真正反映事物的本质。因此,幼儿的想象只是思维发展的基础,一端接近于记忆,另一端接近于创造性思维。

2.想象与幼儿的情绪活动

(1)想象往往能引发情绪。幼儿的情绪情感常常是由想象而引发的,如怕黑、怕“鬼”是由于听过与之有关的故事,在黑暗中进行想象,从而产生怕的情绪。

(2)情绪影响想象。大量事实说明,幼儿的想象容易受自己的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幼儿的情绪常常能够引起某种想象过程,或者改变想象的方向。

(四)想象在幼儿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1.想象在幼儿学习中的作用

人们在获取间接认识的过程中,没有想象是无法构建出新形象、获得新知识的,想象能帮助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概念、理解较为复杂的知识、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缺乏想象力的幼儿是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

2.想象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

幼儿的主要活动是游戏。在游戏中,幼儿的想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想象,也就不可能进行任何游戏活动。在角色游戏中,角色的扮演、游戏材料的使用以及游戏的整个过程都要依靠幼儿的想象。想象在幼儿游戏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各种方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可以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

3.想象的发展是幼儿创造思维发展的核心

人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的创造思维方面,而创造思维一般可以包括直觉、灵感和想象三个方面,换言之,想象是创造思维的一个主要方面,对于幼儿来说,创造思维的核心就是想象。

(五)幼儿想象的特点

1.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幼儿的想象,主要是无意想象。幼儿的想象事先常常没有什么目的,往往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并随外界刺激的变化而变化。学前中、晚期,在教育的影响下,随着语言的发展、经验的丰富,幼儿想象的有意性逐步发展。中班幼儿的想象已有初步的目的性,大班幼儿的想象目的性更强,他们在进行想象活动之前,基本都能有一个明确的预定主题,并能根据预定的主题,有意地、稳定地进行想象。

2.再造想象占主导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整个幼儿时期,幼儿是以再造想象为主的,表现为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到了幼儿中期,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及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幼儿想象的创造性逐渐增长,慢慢地出现创造想象。因此,幼儿的想象就不再完全按照成人的描述和指示,而能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加工。这种创造成分在游戏,尤其是在角色游戏和建造、造型游戏中表现得最充分。

3.想象的内容由贫乏、零碎逐渐向丰富、完整发展

进入幼儿期,孩子的想象内容较之婴儿期更为丰富,但从发展上来说,还是很贫乏,他们用以想象的形象,基本就是日常生活中和他们最接近的事物。幼儿到五六岁时,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他们的想象内容逐渐丰富。这表现为幼儿不仅更细致、具体地反映他们最接近的事物,而且展开了幻想的翅膀。游戏、画画时,他们也能逐渐考虑各角色、形象的完整性及各形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把各有关形象及形象的各主要特征联系起来,想象内容逐渐变得比较丰富、完整和系统,但总体而言,幼儿的想象水平仍然是比较低的。

4.从极大夸张的想象发展到合乎现实的想象

幼儿初期,常将想象的内容与现实进行混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了;第二,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作已经发生的事情来描述;第三,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但是到了幼儿晚期,五六岁以后,幼儿的想象形象就会力求符合客观逻辑,这个年龄的幼儿开始注意到所创造的想象形象与客观事物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