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
(一)情绪的社会化
幼儿最初出现的情绪反应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社会化成为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学龄前幼儿的情绪活动中,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研究表明,3岁幼儿比1岁半幼儿微笑的总次数有所增加,其中幼儿自己由于玩得高兴而笑起来的情况,即对自己的微笑,在1岁时占的比例较大,而3岁时很小。换句话说,非社会性的微笑逐渐减少,而社交微笑则大为增加。
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学龄前儿童的情绪反应,和其基本生活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1~3岁幼儿情绪反应的动因,除与满足生理需要有关的事物外,还有大量与社会性需要有关的事物。例如,该年龄幼儿有独立行走的需要,如果父母的要求和幼儿自己的需要不一致,就会出现矛盾。解决矛盾的不同方式常常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
3.表情的社会化
有的表情是生物学性质的本能表现。而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周围人们的表情手段。情绪表达方式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手势和动作)以及言语表情。面部表情是生理表现,又和社会性认知有密切关系。掌握社会性表情手段有赖于区别面部表情的能力,而区别面部表情的能力是社会性认知的重要标志。表情所提供的信息,对幼儿和成人交往的发展与社会性行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情绪的丰富化和深刻化
1.丰富化
幼儿情绪、情感的逐渐丰富化主要表现为:幼儿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
2.深刻化
情绪发展的深刻化是指情绪所指向的事物的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更内在的特点。
(三)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从情绪的进行过程看,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受自我意识的支配。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稳定性逐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