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个性的发展
(一)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有的身心状况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主要包括对自己的身体特征、心理特征以及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等的意识。
2.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幼儿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
(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幼儿会叫妈妈,表明他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幼儿在15个月之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
(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幼儿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标志,能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标志着幼儿的自我意识的产生。
(4)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幼儿在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始对自己简单地评价,同时,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也开始发展。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的核心成分。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在对自己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评价。自我体验是一个人伴随着自我评价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如自信感、自尊感等。自我控制反映了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包括坚持性与自制力等。
幼儿期自我意识各方面发展的基本规律是:3~4岁时,幼儿自我评价发展迅速;4~5岁时,幼儿的自我控制发展迅速,而自我体验的发展相对较平稳。
(二)幼儿气质的发展
1.气质的概念
气质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及灵活性方面。气质主要受先天因素的影响,无好坏之分。
2.气质的类型
根据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及灵活性的不同,一般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及抑郁质。
(1)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容易感情用事。
(2)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
(3)黏液质:稳重有余而又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4)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懦、孤独、行动缓慢。
(三)幼儿性格的发展
1.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2.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1)学龄前期:性格受情境制约,未形成稳定的态度。
(2)学龄初期和中期:稳定的行为习惯正在形成,性格已较难改造。
(3)学龄晚期:行为受内心制约,习惯已经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