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言的发展

六、幼儿语言的发展

(一)语言的概念

语言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产生了交际的需要,而要满足交际的需要,就产生了语言。用语言作为工具进行交际时的活动就是言语活动。

(二)言语的概念

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心理现象。使用一定语言的人,进行说话、听话、阅读、写作等活动,就是作为交际过程的言语。

(三)幼儿言语的种类

1.外部言语

(1)对话言语:3岁以前的幼儿与成人的交际主要运用对话形式。

(2)独白言语:到了学前期,随着独立性的发展,幼儿在离开成人进行的各种活动中获得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在与成人的交际过程中也逐步运用陈述等独白言语。幼儿期独白言语的发展还是很初步的,一般到六七岁时就能较为清晰地、有声有色地描述看过或听过的事件和故事了。

(3)初步的书面语言:幼儿的书面语言指读和写。书面语言包括认字、写字、阅读和写作,其中认字和阅读属于接受性的,写字和写作属于表达性的。幼儿书面语言的产生如同口头言语一样,是从接受性的语言开始,即先会认字,后会写字。

2.过渡言语

过渡性言语即出声的自言自语,它体现了幼儿言语发展所经历的由外到内的过程。皮亚杰称之为“自我中心语言”。

3.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是一种特殊的言语形式,是幼儿对自己的言语,外部言语是为了和别人交往而发生的,内部言语则不执行交际功能,它是为幼儿自己所用的言语。一般来说,内部言语比外部言语简略,常常是不完整的。内部言语突出了自觉的综合分析和自我调节功能,与思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人们不出声的思考往往就是利用内部言语来进行的。

(四)幼儿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

1.语音的发展

(1)幼儿发音的正确率与年龄增长成正比。

(2)3~4岁为语言发展的飞跃期。

(3)幼儿对韵母的发音正确率高于声母。

(4)幼儿语音的正确率与所处社会环境有关。

(5)逐渐出现对语音的意识。

2.词汇的发展

(1)词汇数量迅速增加。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3岁幼儿的词汇为800~1100个;4岁为1600~2000个;5岁则增至2200~3000个;6岁时词汇数量可达3000~4000个。

(2)词义逐渐丰富和加深。在幼儿期,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幼儿对词义的理解趋向丰富和深刻化,但仍有待提高。

3.语法的发展

(1)句子的结构从单句到复句。

(2)句子的长度从短句到长句。

(3)句子的类型从陈述句到非陈述句。

4.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1)从对话言语逐步过渡到独自言语,从他人问幼儿答到幼儿能够独立与他人进行交流。

(2)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情境性言语,是指幼儿在独自叙述时不连贯、不完整并伴有各种手势、表情,听者需结合当时的情境,审察手势表情,边听边猜才能懂得意义的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