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的发明

造纸术的发明

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影响深远。造纸术的发明与蔡伦关系密切。他在造纸技术的发明和发展上的卓越贡献将彪炳史册,万古流芳。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是东汉时期杰出的科学家。

蔡伦从东汉明帝刘庄末年开始在宫禁做事。汉和帝刘肇登基之后,他很快成了和帝最宠信的太监之一,负责传达诏令、掌管文书,并参与军政机密大事。

史载蔡伦非常有才学,为人敦厚正直。因为其杰出的才干,他被授尚方令之职,负责皇宫用刀、剑等器械的制造。在他的监督之下,这些器械都被制造得十分精良,后世纷纷仿效。

在做尚方令期间,蔡伦系统总结了西汉以来造纸方面的经验,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试验和革新。在原料的利用方面,他不仅变废为宝,大胆取用“麻头及敝布、渔网”等废品为原料,而且独辟蹊径,开创利用树皮的新途径。此举使造纸技术从偏狭之处挣脱出来,大大拓宽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的成本,使纸的普及应用成为可能。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用草木灰或石灰水对原料进行浸沤和蒸煮的方法,既加快了麻纤维的离解速度,又使其离解得更细更散,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纸张的质量。这也是造纸术的一项重大技术革新。

元兴元年(105年),蔡伦将自造的纸呈给汉和帝,受到和帝的大力赞赏,朝野震动。人们纷纷仿制,天下皆称“蔡侯纸”。

安帝年间(114年),和帝的皇后邓太后因蔡伦久侍宫中,做事勤恳且颇有成绩,封他为龙亭侯。

蔡侯纸的出现,标志着纸张取代竹帛成为文字主要载体时代的到来。廉价而高质量的纸张,有力地促进了知识、思想的大范围传播,使古代大量文字信息得以保存,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在造纸术没有发明以前,我国古代使用龟甲、兽骨、金石、竹简、木牍、缣帛作为书写材料。龟甲、兽骨、金石对书写工具要求很高,需要刻。简牍呢,笨重不便,而且翻阅起来,中间串的绳很容易断裂,造成顺序混乱。缣帛虽轻便,可是价格十分昂贵,一般人消费不起。纸的发明满足了人们对轻便廉价书写材料的迫切需求,引发了书写材料的一场空前的革命。

img23

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

造纸术一经发明,就被人们广泛使用。在以后的朝代里,人们对造纸术进行不断的改良和提高,工艺越来越先进,纸的质量也越来越高,品种也越来越丰富。造纸的主要原料也从破布和树皮发展到麻、柯皮、桑皮、藤纤维、稻草、竹以及蔗渣等等。

我国发明的造纸术,对世界文明影响深远。造纸术大约在7世纪初传入朝鲜,隋时传入日本。8世纪,唐朝工匠将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在撒马尔罕办起造纸厂,此后又传入巴格达。10世纪传入大马士革、开罗,11世纪传入摩洛哥,13世纪传入印度,14世纪传入意大利,然后传到德国和英国,16世纪传入俄国和荷兰,17世纪传入美国,19世纪传入加拿大。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造纸术在公元前2世纪到18世纪的2000多年里,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