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修京张铁路
詹天佑修京张铁路
詹天佑(1861~1919),字眷诚,广东南海人,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省),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
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詹天佑出生于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小时候就对机器十分感兴趣。1872年他考取幼童出洋预备班,赴美学习,187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同年5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
为期四年的大学生活结束后,詹天佑返回祖国。1888年,詹天佑被调到唐津铁路担任工程师,从此开始了以自己所学专业报效国家的事业,为我国早期的铁路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1894年,詹天佑因为在铁路工程中的出色成就,入选英国工程师学会,成为该学会的会员。
詹天佑做出的最大成就是主持建成了京张铁路。这项工程使中国人民和工程技术界都非常自豪,极大地激励了民族士气。
1905年,清政府决定兴建北京至张家口的京张铁路。英俄都想乘机插手,他们找出各种借口要挟,但是因为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他们的企图没能得逞。为了民族利益,詹天佑承担了修建京张铁路的任务。消息传出后,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嘲笑挖苦道:“中国能够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在娘胎里没出世呢!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50年。”他们攻击詹天佑,说他“狂妄自大”、“不自量力”。
面对这些不堪言论,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顶住了压力,他坚决表示说:“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铁路。”他坚持不用一个洋人,完全靠中国自己的技术力量来完成勘测、设计和施工建造。他还勉励工程人员说:“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京张铁路长约200多千米,要经过长城内外的燕山山脉,中隔崇山峻岭,地势非常险要。詹天佑带着测量队,不辞辛苦,终于勘测出了经过南口、居庸关、八达岭的线路。
京张铁路最困难的是八达岭隧道工程。为了确保提前建成,八达岭隧道采用分段施工的方法。詹天佑还创造性地运用了“折返线”的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修筑一段“人”字形线路,火车以回转运行的办法可以顺利穿越八达岭高峰。这种设计既解决了最困难的越岭问题,又降低了工程造价。
八达岭附近“人”字形路轨平面图
京张铁路于1909年8月建成,原计划6年完成,结果只用了4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有外国人估价的1/5。整个工程确实实现了开始提出的“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三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