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的发明

胰岛素的发明

胰岛素是胰腺分泌的一种激素,能促进肝脏和肌肉内动物淀粉的生成,加速组织中葡萄糖的氧化和利用,从而调节体内血糖的含量。胰岛素还能增进脂肪的贮藏以及促进氨基酸合成蛋白质。胰岛素分泌量降低时就会引起糖尿病。

20世纪20年代,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教授班廷和他的学生贝斯特,在糖类代谢专家麦克劳德的协助下,第一次从狗的胰腺中提取了胰岛素,并注射到另一只因摘除胰腺而得了糖尿病的狗体内,那只狗的血糖很快恢复到正常水平。1922年1月11日,班廷首次为14岁的糖尿病患者汤普森注射胰岛素。随着胰岛素使用剂量的增加,汤普森成为依靠胰岛素活下来的世界第一人。1923年,胰岛素开始大批量生产。由于糖尿病具有易染性和能遗传的特点,所以此病患者的数量持续增加,对胰岛素的需求与日俱增。1965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发明了人工合成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如今,胰岛素不论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合成的,依然是众多糖尿病患者不可缺少的药物。

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糖、脂肪的合成与贮存,促进蛋白质、核酸的合成,因此是促进合成代谢的激素。其具体作用为:加速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葡萄糖的生成,使血糖的去路增加而来源减少,于是血糖降低;促进脂肪的合成和贮存,抑制脂肪的分解,并促进糖的利用;能够促进蛋白质的合成,阻止蛋白质的分解;促进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及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另外,葡萄糖在红细胞及脑细胞膜的进出,葡萄糖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以及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都不受胰岛素的影响。

胰岛素的种类很多,依其作用持续的时间长短可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三类。短效作用持续时间为5~7小时。一般在糖尿病患者急性代谢紊乱时应用静脉滴注短效胰岛素。中效作用持续时间为18~24小时。长效作用持续时间为28~36小时。根据来源可分为牛胰岛素、猪胰岛素和人胰岛素三类。牛胰岛素:自牛胰腺提取而来,分子结构有三个氨基酸与人胰岛素不同,疗效稍差,容易发生过敏或胰岛素抵抗。猪胰岛素:自猪胰腺提取而来,分子中仅有一个氨基酸与人胰岛素不同,因此疗效比牛胰岛素好,副作用也比牛胰岛素少。人胰岛素:人胰岛素并非从人的胰腺提取而来,而是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纯度更高,副作用更少,但价格较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