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的发明
火箭的发明
所谓火箭是指依靠火箭发动机向后喷射燃气产生的反作用力而推进的飞行器。它自身携带燃料与氧化剂,不需要空气中的氧助燃,既可在大气中,又可在没有大气的外层空间飞行。现代火箭是一种快速远距离投送工具,可用于探空,发射人造卫星、载人飞船、航天站以及助推其他飞行器等。
火箭起源于我国,是我国古代重大发明之一。直到现代工业的兴起,火箭才开始真正得到实际应用。俄国科学家齐奥科夫斯基于1930年发表了论文《利用喷掘工具研究宇宙空间》以及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式,奠定了火箭液体发动机的理论基础。美国科学家戈达德于1926年研制出了世界第一枚液体火箭。1934年,德国的布劳恩则研制出了现代导弹的鼻祖——“V—2”导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和美国相继研制出包括洲际导弹在内的各种火箭武器和运载火箭。
“V—2”导弹
火箭的种类很多,但其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是基本相同的。其结构包括:动力装置,是发动机及其推进剂供应系统的统称,是火箭赖以高速飞行的动力源;制导系统,可以保证火箭在飞行过程中不致翻滚,而且准确地导向目标;箭体,是火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火箭的各个系统都安装其上,并容纳大量的推进剂,箭体结构除要求具有空气动力外形外,还要求在完成既定功能的前提下,重量越轻越好,体积越小越好。此外,火箭还有电源系统,有时还根据需要在火箭上安装初始定位定向、安全控制、无线电遥测以及外弹道测量等附加系统。火箭是靠火箭发动机向前推进的。火箭发动机点火以后,推进剂里液体的或固体的燃烧剂加氧化剂,在发动机的燃烧室里燃烧,产生大量高压燃气;高压燃气从发动机喷管高速喷出,所产生的对燃烧室(也就是对火箭)的反作用力,就使火箭沿燃气喷射的反方向前进。
近几十年来,火箭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其中尤以各种可控火箭武器和空间运载火箭发展最为迅速。各类火箭武器正向高精度、反拦截、抗干扰和提高生存能力的方向发展。在地导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运载火箭,已广泛用于发射各种卫星、载人飞船和其他航天器。现在,运载火箭正朝着高可靠性、低成本、多用途和多次使用的方向发展。火箭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将提供更加完善的各类火箭武器,还将使建立空间工厂、空间基地以及星际航行等设想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