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1818~1883),犹太裔德国人,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他认为这几千年来,人类发展史上的最大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同阶级的利益掠夺与斗争。依据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大胆地假设: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伟大导师马克思
马克思一生四次被反动政府驱逐,最后在英国伦敦定居并去世。他在伦敦的最初十年,度过了一生中生活最艰难的时期。然而他没有被苦难所压倒,几乎每天大英博物馆刚开门,他就准时到达这里,他如饥似渴地进行学习和研究,直至晚上博物馆闭馆。
马克思积累了非常渊博的知识,他的知识领域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宗教学、逻辑学、美学、政治学、文学、数学、自然科学等。他能阅读欧洲许多国家的文字,能用德、法、英三种文字写作。勤奋使马克思获取了渊博的知识,而渊博的知识又是马克思治学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借由列宁创立的苏联的大力提倡而达到了巅峰。随着苏联的势微与解体,马克思主义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也逐渐衰退。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上仍有许多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其国家或政党的基本主义与基本方针,如我国、越南、老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古巴、尼泊尔共产党等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它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
马克思主义主要是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吸取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摈弃其唯心主义,吸取费尔巴哈哲学中唯物主义,摈弃其形而上学和社会历史问题上的唯心观点,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同时批判地继承法国资产阶级历史学家梯叶里、米涅等人的阶级斗争思想,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他们从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著作中吸取劳动价值论,摈弃其掩盖资本家剥削的理论,发现剩余价值剥削的秘密,创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他们研究圣西门、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并且从1843年起分别在英国、法国参加工人运动,通过亲身实践转向工人阶级立场,并从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动揭露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天才预测中吸取合理因素,摈弃其唯心史观和空想部分,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它们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共同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