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

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

德谟克里特(约前460~约前370),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唯物论学说的创始人之一。

德谟克里特认为万物的本源是原子与虚空。原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的物质微粒。宇宙的一切事务都是由在虚空中运动着的原子构成。所谓事物的产生就是原子的结合。原子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即运动为原子本身所固有。虚空是绝对的空无,是源于运动的场所。原子叫做存在,虚空叫做非存在,但非存在不等于不存在,只是相对于充实的原子而言,虚空是没有充实性的。所以非存在与存在都是实在的。世界是由原子在虚空的旋涡运动中产生的。宇宙中有无数个世界在不断地生成与灭亡,人所存在的世界无非是其中正在变化的一个。所以他声称:人是一个小宇宙。

德谟克里特提出了圆锥体、棱锥体、球体等体积的计算方法。他对逻辑学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德谟克里特的著作涉及自然哲学、逻辑学、认识论、伦理学、心理学、政治、法律、天文、地理、生物和医学等方面,据说一共有52种之多,遗憾的是到今天大多数散失或只剩下零散的残篇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因此赞美他是古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在伦理观上,德谟克里特强调幸福论,主张道德的标准就是快乐和幸福,著有《宇宙大系统》、《论自然》、《论人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