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的建筑成就

阿房宫的建筑成就

阿房宫是秦朝著名的宫殿建筑,闻名古今。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决定在渭水南岸建造宫殿以显示帝王的显赫与尊严,其前殿就是阿房宫。相传阿房宫的建筑极尽奢华之能事,朝廷动用大量财力与物力,终于将它建成。阿房宫的恢宏壮观让世人震撼,杜牧在《阿房宫赋》里这样描写道:“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这种建筑恐怕真是后世所有宫殿都无法比拟的。

阿房宫建筑的宏大豪华,直接反映了秦始皇的穷奢极欲,也加速了秦朝的覆灭。当时民谣就说:“阿房,阿房,亡始皇!”最终,阿房宫被项羽一把火焚毁,据说大火整整烧了3个月。

新近的考古证据表明,阿房宫其实并未建成,因此项羽也就无从焚烧。考古发现前殿现场只有一堵墙,南墙还没建起来,勘探也没发现被火烧的证据。

img42

阿房宫想象图

尽管阿房宫还没有建成,但是从这些遗址的夯土来看,我们也可以确定阿房宫的确是一项宏大的工程,其布局规划也确是大手笔。据发掘,阿房宫前殿遗址夯土台基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现存最高高度是12米,仅夯土面积就达541020平方米,是迄今为止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夯土基址。“法天则地”是秦代规划城市的一条重要原则。秦一统天下,那种霸气表现在建筑方面就是宏大的气势。阿房宫的规划从一个层面上反映出了秦代宫殿建筑的特色,其建筑气魄也深深影响着后世的宫殿建筑。

秦朝以及秦以后的西汉,宫殿建筑的主要形式都是高台建筑。这是一种夯土台与木结构相互结合的建筑形式。运用这种建筑形式,能够把若干个单体木构建筑聚合在一个阶梯形的夯土台之上。《三辅黄图》中记载了秦朝新宫、朝宫等庞大宫殿建筑群的状况。在关中地区,“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木衣绨绣,土被朱紫”。高台建筑已遍及山野。

西汉建都长安,其宫殿建筑继承了秦朝宏伟规划的气势并有所发挥。作为宫殿的主体建筑未央宫,居于都城西南部,宫城周长8560米。其前殿台基南北长200多米,东西宽100多米,北端最高处竟达到20余米,真是恢宏壮观。未央宫加上长乐宫、桂宫、北宫等,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宫殿建筑群。这种以大宫殿群为中心,依朝宫主次而定位的布局,对后世建筑规划颇具启发性。

东汉定都洛阳,位于邙山与洛水之间,其宫殿建筑风格与西汉雷同,只是在布局之上更趋于规整。宫城位于都城的北半部,宫城之间有贯穿东西南北的主干道相连。

在建筑结构方面,西汉时期出现了木结构的多层建筑,拓展了建筑的室内空间,这种结构方式在东汉时期发展极快。

秦汉时期的宫殿建筑,其规模气势宏伟,让人折服;其规划布局科学,给人启发。这些都深刻影响到后世的宫殿建筑,并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