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苗的奇思妙想
小朋友们真的是脑洞大开,他们的头脑中没有任何的条条框框,有些想法真让大人们瞠目结舌。有一次我给苗苗讲《猴子掰玉米》的故事:
“有一只小猴子跑到山上去玩耍。正好是夏天,天气很暖和。他经过了一片桃树林,看见上面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他摘下了一个最大最红的桃子,继续往前走。他还没来得及吃掉桃子,又看到了一片绿油油的玉米地。玉米已经成熟了,金灿灿地挂在杆上。于是他丢掉了桃子,掰下一支最黄最甜的玉米。没走几步,他又来到一片西瓜地,那里长满了圆溜溜的绿皮大西瓜。他赶紧又丢掉手中的玉米,摘下一个最大最圆的西瓜。等他嘿呦嘿呦地抱着西瓜上路时,一只野兔从草丛里钻出来,哧地一下从他身边跑过。小猴子把西瓜放在地上,蹦蹦跳跳地去追小兔子。可他怎么也追不上这只兔子,只好回到原地,这才发现西瓜也不见了。天已经黑了,小猴子只得两手空空地回到家里。”
讲完后,我启发她思考故事带来的寓意:“你看小猴子,三心二意,最后什么也没得到。我们可不能像小猴子哦。”女儿想了想,对我说:“妈妈,我不会学小猴子。我出去带上外公外婆,外婆帮我拿桃子,外公帮我拿西瓜,我自己拿玉米,然后去追小白兔。最后我带着小白兔、玉米、西瓜、桃子高高兴兴地和外公外婆回家了。”
还有一次,是苗苗解释“加勒比海盗”。在美国的时候,我带她去迪斯尼游玩,其中一个游乐项目叫“加勒比海盗”。苗苗十分不习惯在黑暗的山洞里穿行,而且以为栩栩如生的人偶随时会向她进攻,一路上都提心吊胆,战战兢兢,所以这个项目给她留下很深的印象。回到国内,当她向别人说起在美国的生活,一般会提到迪斯尼乐园,而一提到迪斯尼,她就会说到“加勒比海盗”。我一直以为她完全理解这个名词的含义。谁知道某天晚上,我和她一起回家时,她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妈妈,加勒比海盗更厉害吗?”
我半晌没反应过来,这是哪跟哪啊?等我咂出味道,回过神来,不禁哈哈大笑。原来对她而言,加勒是一个人,海盗是一个人,那到底加勒与海盗相比,谁更厉害呢?
后来,4岁多的苗苗爱上了脑筋急转弯,不仅经常让我们出题考她,还经常考我们。有一次,她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来考我和苗爸。
“什么豆不能吃?”她问道。
我们肯定不能显得太聪明,一猜即中,小苗苗就没有成就感了。于是,一阵地胡乱猜测:“红豆?绿豆?豌豆?莫非是巴豆?”她把头晃得跟不倒翁似的:“不对,不对……”见我们半天回答不上来,她抑制不住兴奋,高声说:“水痘。”随后补充道:“这是小朋友们专有的痘。”原来如此,当然不能吃。
她接着又考我:“妈妈,如果有一百双鞋子都是一模一样的,你怎么选出一双鞋子呢?”我照例乱猜一气:“选一只红鞋,选一只绿鞋”,“选一个男孩,选一个女孩(四川话“鞋”与“孩”同音)”。小家伙笑得有如花枝乱颤,最后宣布答案:“选一只左脚的,选一只右脚的。”
不仅是脑筋急转弯,在生活中苗苗也总是脑洞大开。2010年春节前后,苗苗的小肚子长得溜光浑圆,为了给她买一条合适的裤子,姑妈跑遍了全城。结果呢,凡裤腰能穿上的,裤腿统统长了一大截;裤长合适的,腰就穿不上去。又过了一段时间,她的奶油肚子却全没有了。姑妈等人都感到很惊讶,问她:“苗苗,你的肚子怎么减下去的?”小姑娘认真地想了想,回答说:“用剪刀剪的!”
从大脑的构成来说,在早年时,每个神经元都可以与其他任何神经元联结,所以蕴含无穷多的可能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常走的马路不长草”,越是经常使用某种联结,它就越是发达。这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学习和决策,但另一方面也局限了我们的思维。因此,和小朋友们在一起,他们的奇思妙想常常会给成人打开一扇充满无限乐趣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