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海滩之行

3. 海滩之行

来西雅图后的第三天,在房东的盛情邀请下,不顾正在倒时差,也不顾苗苗和我都有一点小感冒,我们便和房东母女一起到Bay Beach去小住了一晚。

这天艳阳高照,不复春天的凉爽。下午走到半道上,估计苗苗是热了,同时也有点晕车,开始在车上大哭大闹,让我带她回家。我请房东把车停在路边,抱着她下车,反复抚慰,仍不奏效,她还是扯着嗓子,哭得满脸梨花带雨。

正当我思考怎么让她平静下来时,房东下车了,强行抱着她上车,然后关上车门就走。苗苗哭得十分伤心,我听着心里非常难过,好几次想叫停,让她下车放松一下。但当我看到房东严肃的脸庞,话到嘴边又咽下。

与中国母亲比较,美国母亲对孩子更加严格。房东叫Alyson,母亲来自东欧,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逃难来到美国,父亲是德国血统。她身材高大,头发金黄,表情严肃,身上自带不容挑战的权威。有时,她的女儿犯了错误,她会冷静地说“Time out”,于是女儿就乖乖地面壁思过,时间到了,再回来向母亲检讨自己所犯之错。这种既不体罚,但又让人明白问题严重性的教育方式倒是值得中国母亲学习

为了安抚苗苗,我开始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讲得口干舌燥之际,她终于安静下来。这时车已经开进森林里,道路两边都是高大的松树,就像电影《暮光之城》里爱德华居住的地方。转过山坳,前方就是一座大桥,桥下碧波万顷。

一见到微波荡漾的海水,苗苗就情绪高涨,催促着赶快给她换上沙滩鞋,迫不及待想下水去玩耍。下午两三点钟的太阳暖洋洋地照着,赤脚走在沙滩上,倒也不觉得寒冷。坐在岸边,看着女儿和小姐姐手牵着手去捡石头,舀水,或是站在沙滩上等待下一个巨浪的冲洗,心里觉得恬淡极了。远处碧海蓝天,白云悠悠,帆船点点,近处小女儿笑语晏晏,人生若此,就是幸福。

从海滩动身来到过夜的旅馆Coachmen Inn。这家旅馆看上去十分整洁温馨,而且还有温泉。我是不会游泳的,于是只能在旁边看着苗苗戏水。只见她全副武装,身上套着游泳圈,两臂绑着小浮块,在小池里自在地转着圈。她十分喜欢游泳,晚饭吃毕,明明就是倒时差、瞌睡兮兮的样子,可一回到宾馆,又吵着要游泳了。

晚上,灯下,给苗爸发短信时,她格格地笑着说:“妈妈,你跟爸爸说,我们在美国的小旅馆里。”不知为何,她觉得“美国小旅馆”这个词特别有趣。照相时,非得让我像记者一样问她:“你在哪里?”然后她再回答:“我在美国的小旅馆里。”这个小游戏她玩得乐此不疲,每次说到此处,就仰起头,大笑不已。孩子的快乐是多么简单易得。

房东的朋友在我们下榻的旅馆附近露营,第二天一大早,我们驱车前往那里。露营地临海,以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防止日本从海上进攻的要塞,所以山上还有废弃的岗哨,现在是一个露营盛地。好多家庭带着帐篷或是开着房车在此过夜。我们去时,有些人家还继续点着篝火,围着火堆取暖。房东告诉我,在这里露营一晚的花销差不多要六十多美元,风餐露宿的,不知他们为什么喜欢花钱买罪受。

我们来到海滩边,太阳还没有出来,天空阴沉,海风萧瑟。与我们昨日戏水的海滩相比,这里荒草萋萋,显得冷清了许多。黄磊若干年前唱过一首歌“我想我是海,冬天的大海……”,对于世人而言,也许大部分人都愿意做夏天的大海,挤满了游泳、日光浴的人群,而不愿意做冬天安静又深沉的大海。

苗苗和小姐姐一起扯着草,玩着沙。我问她喜欢哪边的海滩,热闹的,还是冷清的,她头也不抬地说着“都喜欢”。她的心真是如水晶一样透明,又有如大海一样宽广,不管什么,在她心里一律是美好。

下午,天气突然好起来,阳光灿烂。我们来到海边的一个小镇吃午饭,房东说想带我们去一家餐馆,那里能提供特别好吃的三明治。这个小镇特别漂亮,整洁的街道,安静的空气,还有四处可见的鲜花。餐馆靠近湖边,远眺可见轮船和对岸的小岛,这时清风拂面,阳光煦暖,整个人都觉得微醺了。但我不能微醺,因为苗苗一直在旁边捣乱,一会儿要爬窗户,一会儿要玩糖包,搞得不亦乐乎。

三明治果然美味,舌尖上残留的香气久久不肯消去。问苗苗:“你这两天最难忘的是什么?”她笑呵呵地拍着手:“当然是美国的小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