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的公园
西雅图有许多公园,都是免费的,有的面朝大海,有的是湿地,有的是自然长成的树林。我常背着三明治和水果,带着苗苗去各个公园玩耍。
Green Lake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公园,湖水湛蓝,岸边绿草茵茵,湖里小船悠然自得地摇来荡去,岸边游人如织。有中国朋友说Green Lake使她回想起了中国,因为其他地方没见这么多人。去的那天正值周末,所以男男女女要么沿湖岸跑步健身,要么躺在草地上晒日光浴。以人数而论,与成都的东湖公园可以相提并论,不过要说到湖水之清澈,环境之美好,还是这里更胜一筹。
美国和欧洲似乎更加亲水,在市区各大公园里都设了儿童戏水池,免费让小朋友们玩水消夏。这个公园里就有戏水池,正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问过两个行人之后,我们找到这个小池子。远远地就看到人头涌动,苗苗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吵着要换上游泳衣,迫不及待地下水嬉戏。
只见她像鱼儿入渊,十分欣喜,一会儿跑,一会儿蹲,一会儿往我身上撩水,玩得不亦乐乎。苗苗发现池子里有一个充气的鳄鱼,无主地漂浮在水面上,于是翻身骑在上面玩耍。不一会儿,一个年龄大一些的女孩过来,也要玩,还声称这玩具是“For everybody”。她们俩轮流骑着玩,后面干脆一起玩。
虽然当天艳阳高照,但水池旁边树影婆娑,更加上轻风吹拂,所以倒不觉得炎热。苗苗玩兴正浓,我也不阻挡她,让她自由自在地玩了两个多小时。直到我们俩人困马乏,这才上岸。等到快离开时,一个美国妈妈把充气鳄鱼拿上岸带走,我不禁哑然失笑。原来这是有主的,不是“For everybody”,但也在心底对那个母亲深表感谢。
又一个周六,我们来到Golden Garden Park。乘公共汽车到站后,经过一个长长的陡坡,远远地望到树丛中间闪现出蓝盈盈的水,我和苗苗都开始兴奋起来。“看,大海”,她挣脱我的手,自己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我背着大包小包紧追不舍,“慢点,等着妈妈。”
来到海边,好些人已携老扶幼地在这里玩耍多时。美国人,或者说在美国待久了的人,都特别喜欢野餐,三朋四友或是一大家子,带着烧烤炉、帐篷、毯子,在野外就餐。餐前餐后,大家一起扔飞盘、扔沙包、打球……尽管阳光灼人,但大家还是乐此不疲。当然更有人全身抹上防晒油,躺在热腾腾的沙滩上,直至把自己晒得像一只煮熟的大龙虾。套用以前父亲教育我的话“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来形容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真是“不以为苦,反以为乐”。
这片海滩正对着Olympic雪山。虽然已是夏天了,但远处的雪山顶上还依稀可见点点白雪。蓝蓝的海水、皑皑雪山、绿树成行、白云片片、阳光灿烂,此情此景,让人觉得心旷神怡。坐在树下,清风拂面,看着苗苗在一旁玩得不亦乐乎,我内心十分平静又满足。
苗苗很喜欢玩水和沙。殊不知,阳光炽热,已将沙滩烤得像烧热的炉灶。带着她赤足走在沙里,烫得我们直跳,最后还是穿上鞋子更舒服一些。只见她在沙滩上忙前忙后,一会儿要为我做饭,一会儿要给我烤蛋糕,虽无游伴,但也怡然自得。
旁边有好些水鸟,静静地观察着人类的活动,一如我们观察它们一样。我想照一张鸟儿凌空飞起的照片,苗苗很贴心地帮我赶鸟,只是鸟儿全然不能领会她的意图,纷纷傲慢地踱步走开,愣是不肯赏脸展翅飞翔。
这片沙滩是一个向公共开放的公园,除了免费让大家玩之外,还提供淋浴的地方,而且水温不冷不热,十分宜人,“以人为本”的思路贯彻得非常细致。玩沙后的苗苗脸上、手上、身上到处都是沙和泥,活像一只小花猫,冲完澡,收拾妥当后,重又恢复小可爱的模样。我们找一处草地,铺上毯子,开始吃野餐。纵然阳光灿烂无比,但树下浓阴匝地,凉风吹拂,居然泛起丝丝寒意。仰头看见阳光从树缝间洒落下来,星星点点,仿佛闪耀数点金光。Golden Garden Park真是名副其实。
如果说Golden Garden Park的海滩和雪山已经让人惊艳,Magnuson Park的风光就更是美不胜收。下了公共汽车,走过一片宽阔的草地和球场,翻上一个小山坡,湛蓝的团结湖和远处的Rainier雪山赫然出现在眼前。湖面平静如镜,蓝如宝石,雪山伫立无言,洁白神圣。一时之间找不到语言,我只能对苗苗说:“好美啊,好美啊。来,妈妈给你照相。”
这个公园胜在风光如画,要说这里的戏水池,那可比不上Green Lake。水池太小,水太浅,苗苗玩几下就觉得无趣,非要让我陪她去湖边玩。湖畔全是鹅卵石,每走一步,人就会东倒西扭,十分费劲。她却很兴奋,说:“妈妈,我们来摁穴位。”原来母亲每天都要到公园里健身,那里有一条铺满鹅卵石的小路,很多老年人都喜欢赤脚走在上面,刺激脚上的穴位,母亲称之为“摁穴位”。
走一会儿,脚底就觉得刺痛。我没带泳衣,将裙子撩到膝上,拖着她的手,小心翼翼地行走在水里。风来了,一个浪涌上来,裙子湿了,再一个浪,连内衣也湿了,真是尴尬至极。幸好周围都是不相识的人,心里便觉得坦然。反正衣服也湿了,干脆与苗苗戏起水来,我们在水中嬉戏打闹,直到两人都像落汤鸡一样。
“兴尽晚回舟”,很快到日暮时分,是回家的时候了。拉着苗苗的小手跑上山坡,与来时相比,坡上多了好些放风筝的人。中国人放风筝,主要追求越高越好,而美国人放风筝的理念不同。他们的线不长,但很结实,而且是两条线,双手配合,让风筝做出不同的空中姿态,时而如鹞子翻身,时而如凌波微步。有的风筝很大,放的人还需要把线绑在腰上来助力。这时风正大,吹得风筝猎猎作响,就算是膀大腰圆的壮汉,也被风筝拽得东倒西歪。苗苗不禁有些担心,总问我:“他会不会跟着风筝飞上天呢?”
夕阳下,雪山被染上一层淡粉色,而湖水泛起金色的细浪,望着迎风飞舞的风筝,突然想起儿时唱过的歌:“抓把泥土试试飞,放开长长线,风筝带着天真的笑声,和白云去做伴……”
生活美如斯,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