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ympic的雨林
刚来西雅图时,就听朋友说起过这里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国家公园 ── Olympic。当时还有点纳闷,奥林匹克不是在希腊吗,怎么跑到美国来了?后来才知道,非但奥林匹克已经在这里了,就连华盛顿州的州府也是著名的奥林匹亚。这让我想起上海,全国各省、各市都只是上海的一条街道或弄堂的名字,因此上海人是站在高处俯瞰全国。美国人是站在高处俯瞰全球,由此可以窥见他们的野心。
话说回来,我们和房东母女在周六一大早,从西雅图出发,前往奥林匹克国家公园。我原以为这是一座山,后来才知道这是一座山脉,方圆几百公里的地方,都可以称为奥林匹克。第一站来到PORT TOWNSENT,这是一个小镇,保留着古老的风情。去的那天正好遇到当地人赶集,街道两边卖着各色东西,吃的、用的、看的、还有穿的,这让我想起老家的集市。不同之处是,在街道的中心地带,他们还搭起了舞台,用稻草扎起座位,人们坐在草凳上,喝着酒,欣赏着免费的演出。拐角处还设有儿童的游玩区域,提供了好些材料,让孩子们自己装饰帽子,然后戴上它游行。
参观了小镇的集市后,我们来到沙滩上吃野餐。女儿很喜欢这种生活方式,她的目的不在于吃东西,而是可以玩水、玩沙。简单地休息之后,我们又继续上路了,前往我们今天的目的地 ── Port Angels。一路上,树木葱郁,满眼都是清新的绿。有时车子拐个弯,一个静谧、湛蓝的湖泊便出现在路侧,映着苍松翠柏和蓝天白云,格外漂亮。引得我时不时对苗苗说:“看,多漂亮。”到后来,因为过于频繁,她已提不起兴趣。
下午三点过,我们到了Port Angels。这是一个海港城市,因为紧临海边,同时背靠奥林匹克山,风光秀丽,所以游客很多。我们先去一家靠海的旅馆,看看有没有空房间,很不巧的是,因为没有预定,所以找不到空房。试过两三家,最后找到了一家位于山坡上,既可观山又可看海的旅馆。苗苗特别喜欢住旅馆,也许这让她觉得非常新奇。每每我想引她发笑,我就会说:“我们现在在美国小旅馆”,她就会仰起头,大笑不止,屡试不爽。
放下行李,房东说这附近有一个County Fair,问要不要去。这段期间正是秋收时节,全国各地都会举办类似的集会,以庆丰收。房东说这是一种非常美国化的活动,那当然要去看看。来到了集市,感觉有点类似中国的庙会,同样热闹非凡,同样是吃喝玩乐样样俱全。当然体现美国特色的就是Rodeo和动物展览。在电视上看过Rodeo,但这是我们第一次看现场,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尤其是苗苗,更是觉得兴味盎然。
美国人非常爱国。不仅很多人长年挂一幅国旗在窗户上,而且只要听到国歌,都会安静下来。记得独立日看焰火时,很多人一边跟着唱国歌,一边热泪盈眶。今天的Rodeo本来是一个民间活动,没想到开场就是一个女骑手手持一面星条旗,不断绕场奔跑,随后全体起立,唱国歌、奏国歌。我暗想,除了官方活动,中国的民间活动中是否有人会在开场仪式中唱国歌、升国旗呢?爱国主义只有深入到我们灵魂的深处,才能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开幕式结束后,比赛开始,有骑马、骑牛比赛,就是单手握住鞍,看选手能在马背上或牛背上停留多长时间。还有套小牛的男子组、女子组、团体组比赛。现代人整天待在车里,终究还是远离马背,所以不能像他们的先祖那样帅气地骑马或套牛。不过,这对我们来说算是特别的活动,苗苗看得目不转睛,连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
美利坚民族也是很有童心的民族。活动进行到中场,有一个小男孩化装成小丑,和主持人一唱一和,插科打诨,逗得观众哈哈大笑。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环节,就是让小孩子们去赶小牛,谁跑得最快,先触摸到牛,谁就是赢家。那些三四岁的孩子在场上完全找不着北,满场乱跑,或是一直对小牛穷追不舍,逼得小牛们仓皇逃窜,可爱至极。整个活动快结束,观众们准备离场,苗苗意犹未尽,大声闹着:“我还要看。”面对此景,只能劝慰她:“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可她哪里肯听,幸好旁边的动物展览吸引了她的视线。
与其说是动物展,不如说是家畜展。展出的动物包括兔子、鸡、猪、绵羊、马等,主办方还贴心地为每一个动物准备好生动的介绍,它的名字、习性和家庭关系。苗苗特别喜欢马,在马厩里流连忘返,全然不理会草棚里发出的异味,还一一地让我读马们的名字,饶有兴致地关注它们的生平。
最有趣的是一头母猪带着自己那十三只刚出生一周的小猪崽参展。好些小朋友围着栏杆,观察着小猪如何吃奶,讨论着母猪身下到底有多少只小猪。到了日落时分,天气微寒,几乎全部小猪都躲在暖气灯下取暖,只有一只小猪企图吃妈妈的奶。当时母猪正站着吃食,小猪努力地垫着脚尖去吮吸妈妈的乳头,每次就差那么一点,刚到嘴边又滑落。我们都为小猪打气,苗苗大声喊着:“加油”“加油”。每当小猪快成功时,观众就爆发出一阵的欢呼,当它失败时,就发出惋惜的叹息。最终,小猪还是没能吃着奶,只好放弃。猪妈妈仿佛根本没有察觉到什么,依然自顾自地拱着食物。这就是人类与猪类的差别。人类的妈妈,尤其是中国母亲,哪一个不是先子女后自己呢?而动物的本能则是“适者生存”、自求多福。我疑惑究竟哪一种爱才是顺应自然的法则。
回到城里,我们在一家墨西哥餐厅吃饭。这是我第一次吃墨西哥食物,别有一番风味。老板免费提供了两盘CHIPS供餐前食用,闻在鼻里,香味四溢,嚼在嘴里,清脆可口,虽是免费,却不廉价。晚饭后,我们漫步到海边。天色已晚,海面上黑漆漆的,回首城中,略有灯火。几个顽皮的孩子在海边钓鱼,收获颇丰,水桶里装着好些螃蟹和海星。苗苗虽然跃跃欲试,可是夜黑风高浪又急,不会游泳的我怎敢带她去海钓呢,只好作罢。
第二天的行程中,重点是去《暮光之城》的拍摄地 ── Forks小镇。第一站是一个湖,我忘记它的名字。西雅图靠海,湖泊众多,湖对我们来说,真不算稀奇。这个湖不太大,难得的是非常清静,既很少有游人,也没有船只。坐在岸边,清晨的微风吹过,湖面上泛起层层涟漪,心不由自主随之宁静下来。湖岸边,苗苗发现了一根树枝,特别适合做拐杖,拿在手上,说什么也不肯放手,还宣称说要带回中国去,送给外公。孩子们在湖边玩了一会儿,我们就朝着森林出发。
这里的森林属于温带雨林,树木长得异常茂密而且粗壮,有的盘根错节,光是根部就占了好大的面积,有的树木上长满苔藓,丝丝缕缕地悬挂着。虽然所有的植物都静默无言,但实际上这里每天都上演争夺阳光雨露的好戏。一株一株植物拼命地向上生长,为的就是突破丛林,抢先获得阳光的垂青。“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苗苗不管这些,拿着她心爱的拐杖,像一只蹦蹦跳跳的小鹿,撇下我朝前跑去。有时她拦在路中间,舞动着拐杖,“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像一个英姿飒爽的侠女。
在雨林中穿行约半小时,传来淙淙水声,我欣喜地告诉苗苗,前面有瀑布。她天真地问道:“妈妈,是不是我小时候,你把我放在澡盆里,水太满,我坐下后水就流出来。那就叫瀑布?”
“家里的瀑布是你坐出来的。可山里的瀑布是谁坐出来的呢?”
“大老虎!”这个的答案把她自己也逗笑了。
走过两座小木桥,果然看见了瀑布。在此之前,她曾背诵过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所以想象中的瀑布应像九天银河奔流而下,可这里的瀑布恰似一条绸带垂落在林间,小姑娘看后竟轻轻叹息一声,十分失望。
离开雨林,我们来到了久负盛名的Forks小镇。房东告诉我,原来没拍《暮光之城》之前,小镇因为停止伐木,经济非常不景气,现在凭着这部电影咸鱼翻身。我本人还比较喜欢这部电影,里面那种纯纯的年少情事总让人想到自己也曾如此青春和单纯。来到镇上,再次深刻体会到“闻名不如见面”这个道理。
这是一个很小的镇,街不长,两分钟的车程就到尽头,也看不出哪里是电影中的场景。一两家小店中贩卖吸血鬼装扮和电影周边产品,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是吸血鬼电影的拍摄地。中午时分,我们找了一个操场吃午饭,苗苗不懂什么吸血鬼和明星,一边荡秋千一边吃三明治的惬意足以让她快乐。整个小镇乏善可陈,居然有如此完整的操场,除了孩子玩的秋千、滑梯,还有成人们的网球场、棒球场,由此可见美国的城乡差别已非常微小。
吃完饭又驱车前行,很快来到太平洋旁边的一处海滩 ── Ruby Beach。站在大海边,我告诉苗苗,这是太平洋,遥远的对岸就是中国。她想了想,说:“妈妈,我想从这里漂回中国。”当初来到美国淘金的华人们是否也同她一样,希望有朝一日可以顺水漂回故土呢?
海滩上有一个浅浅的水潭,苗苗非常兴奋地下水嬉戏,我刚对她说:“小心点,妈妈拉不住你,别滑倒。”话音未落,她应声摔倒,衣服裤子全部湿透。幸好阳光明媚、天气暖和,我三下五除二地帮她脱下湿衣服,换上外套,穿上小裤衩,她继续快乐地玩耍。
海边上有许多岩石,不少游人都喜欢坐在岩石上,远眺大洋。女儿也要爬上去,我帮助她成功地攀上岩顶。
“妈妈,好臭!”
抬头一看,到处都是鸟粪,原来,不仅人类喜欢在此停留,海鸟们也喜欢。喜欢这片海,茫茫无际,而且一想到海的那边是中国,就让人生出了无限的向往之情。遥想当年漂洋过海来的那些中国劳工们,他们是带着怎样的心情看着这片海呢?在他们身上又发生了多少悲欢故事呢?
短暂地停留之后,我们继续赶路,现在是朝着回家的方向走。在阳光、森林和连绵的群山中,我们的车自由地穿行,房东和我随着车载音乐唱起:“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
再会!奥林匹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