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近现代报刊

《晨报副刊》,北京:晨报副刊社,1922年创刊。

《东方杂志》,上海:商务印书馆,1910年创刊。

《国风报》,上海:国风报馆,1910年创刊。

《国学丛刊》,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年创刊。

《红玫瑰》,上海:世界书局,1924年创刊。

《红杂志》,上海:世界书局,1923年创刊。

《礼拜六》,扬州:广陵书社2005年版。

《民国珍稀短刊断刊》,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微缩复制中心2006年版。

《女子世界》,北京:线装书局,2006年版。

《女子杂志》,上海:广益书局,1915年创刊。

《平论》,上海:平论报馆,1913年创刊。

《青鹤》,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微缩复制中心2004年版。

《青声周刊》,上海:青声周刊社,1917年创刊。

《清华周刊》,北平:国立清华大学1914年创刊。

《人间世》,上海:良友图书印刷有限公司,1934年创刊。

《社会月报》,上海:上海社会出版社,1934年创刊。

《社会之花》,上海:藜青社,1924年创刊。

《申报》影印本,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年版。

《申报月刊》,上海:申报馆《申报月刊》社,1932—1945。

《申报周刊》,上海:申报社,1936—1937。

《戊午杂志》,上海:戊午杂志社,1918年创刊。

《小说月报》,上海:商务印书馆,1910年创刊。

《新青年》,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11年版。

《新夜报》,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微缩中心1991年版。

《学衡》,南京:学衡杂志社1922年创刊。

《永安月刊》,上海:永安公司,1939年创刊。

《浙江商务》,杭州:浙江省商务管理局编印,1936年创刊。

2.民国文献

黎锦熙:《国语运动史纲》,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刘豁公:《上海竹枝词》,上海:雕龙出版部1925年版。

罗志如:《统计表中之上海》,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1932年版。

沈恩孚:《新闻报馆三十年纪念册》,上海:上海新闻报馆1922年版。

孙玉声:《报海前尘录》,《新夜报》,1934年。

天虚我生:《玉田恨史》,上海:三益书社1934年版。

王韬:《遁窟谰言》,上海:大达图书供应社1935年版。

《新诗年选》(1919),上海:亚东图书馆1922年版。

姚民哀:《民哀说集》,上海:国华书局1920年版。

朱右白:《中国诗的新途径》,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最近之五十年》,上海:申报馆1923年版。

3.专书

阿英:《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

阿英:《晚清文艺报刊述略》,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

包礼祥:《近代文学与传播》,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年版。

蔡元培等:《商务印书馆九十年》,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陈万雄:《五四新文化的源流》,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池志澄:《沪游梦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邓云乡:《水流云在书话》,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版。

丁文:《“选报”时期〈东方杂志〉研究(1904—1908)》,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董丽敏:《想象现代性》,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范伯群:《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范伯群:《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葛元煦:《沪游杂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洪煜:《近代上海小报与市民文化研究(1897—1937)》,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

胡详翰:《上海小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黄式权:《淞南梦影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姜涛:《“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李春雨:《出版文化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李家驹:《商务印书馆与近代知识文化的传播》,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李仁渊:《晚清的新式传播媒体与知识份子——以报刊出版为中心的讨论》,台北:稻乡出版社2005年版。

李维清:《上海乡土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李长莉:《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生活与伦理的近代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刘纳:《嬗变——辛亥革命时期至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刘献廷等:《清代笔记丛刊》(第四卷),济南:齐鲁书社2001年版。

柳珊:《在历史缝隙间挣扎》,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鲁湘元:《稿酬怎样搅动文坛》,北京:红旗出版社1998年版。

栾梅健:《民间的文人雅集——南社研究》,上海: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

茅盾:《我走过的道路》,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孟兆臣:《中国近代小报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钱徵、蔡尔康辑:《屑玉丛谭初集》,台北:文海出版社2003年版。

《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04、705、77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芮和师、范伯群等编:《鸳鸯蝴蝶派文学资料》,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史和:《中国近代报刊名录》,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宋军:《〈申报〉的兴衰》,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孙玉声:《退醒庐笔记》,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王灿发:《30年代〈申报〉副刊研究》,呼和浩特:北方出版社2005年版。

王尔敏:《近代文化生态及其变迁》,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王尔敏:《中国近代文运之升降》,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

王晋光、涂小马等:《1919-1949旧体诗文集叙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王敏:《上海报人社会生活》,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版。

王韬:《漫游随录》,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王韬:《瀛壖杂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王晓明:《批评空间的开创——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

王燕:《晚清小说期刊史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吴福辉:《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吴宓:《吴宓诗话》,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谢庆立:《中国早期报纸副刊编辑形态的演变》,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年版。

谢晓霞:《〈小说月报〉1910—1920:商业、文化与未完成的现代性》,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忻平:《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徐甡民:《上海市民社会史论》,上海:文汇出版社2007年版。

徐载平、徐瑞芳:《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北京:新华出版社1988年版。

杨联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期刊与思潮(1897—1949)》,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杨萌芽:《古典诗歌的最后守望》,湖北:武汉出版社2011年版。

姚公鹤:《上海闲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姚鹓雏:《姚鹓雏文集》(诗词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姚鹓雏:《姚鹓雏文集》(杂著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叶中强:《从想象到现场——都市文化的社会生态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

叶中强:《上海社会与文人生活》,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

尹奇岭:《民国南京旧体诗人雅集与结社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张静庐:《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初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张涛甫:《报纸副刊与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转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张天星:《报刊与晚清文学现代化的发生》,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

张寅彭:《民国诗话丛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

张元济:《张元济日记》,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赵家璧:《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赵家璧:《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赵孝萱:《鸳鸯蝴蝶派新论》,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周振鹤:《晚清营业书目》,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

朱文华:《风骚余韵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邹弢:《三借庐笔谈》,《笔记小说大观》(第26册),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

邹弢著,王海洋校点:《浇愁集》,合肥:黄山书社2009年版。

邹依仁:《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4.学位论文

方迎九:《文学性与新闻性的消长——早期〈申报〉文人研究》,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

潘建伟:《对立与互通——新旧诗坛关系之研究(1912—1937)》,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彭继媛:《西学东渐中的民国旧体诗话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时国炎:《现代意识与二十世纪上半期新文学家旧体诗》,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孙琴:《我国最早之文学期刊——〈瀛寰琐纪〉研究》,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孙志军:《现代旧体诗的文化认同与写作空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

万柳:《上海竹枝词研究》,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文娟:《申报馆与中国近代小说发展之关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5.期刊论文

包礼祥:《美查〈申报〉馆的出版思想》,《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陈建华:《1920年代“新”、“旧”文学之争与文学公共空间的转型》,《现代中文学刊》2009年第1期。

范伯群:《论历史学家对鸳鸯蝴蝶派的评价——以研究“上海学”的史家论述为中心》,《现代中文学刊》2010年第4期。

范继忠:《晚清〈申报〉市场在上海的初步形成(1872—1877)》,《清史研究》2005年第1期。

何宏玲:《晚清上海小报与读者的联系》,《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何宏玲:《晚清上海小报与近代小说关系初探》,《江淮论坛》2006年第1期。

何宏玲:《〈瀛寰琐纪〉与近代文学风气的转变》,《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侯运华:《早期〈小说月报〉与旧文学改良的终结——一个基于数据统计和文本比较的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2期。

胡安定:《鸳鸯蝴蝶派的形象谱系与自我认同》,《文学评论》2011年第4期。

柯希璐:《革新〈小说月报〉前后——1920年代初文坛的“旧”与“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第5期。

鲁湘元:《〈申报〉与中国近现代报刊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2期。

罗志田:《近代中国社会权势的转移:知识分子的边缘化与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开放时代》1999年第4期。

罗志田:《新旧能否两立——二十年代〈小说月报〉对于整理国故的态度转变》,《历史研究》2001年第3期。

吕肖奂、张剑:《酬唱诗学的三重维度建构》,《北京大学学报》2012年3月。

马大勇:《20世纪旧体诗研究回顾与前瞻》,《文学评论》2011年第6期。

马学强:《近代上海成长中的“江南因素”》,《史林》2003年第3期。

潘建国:《〈工商业尺牍偶存〉所载鸳鸯蝴蝶派小说家史料辑考》,《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第3期。

邵志择:《〈申报〉第一任主笔蒋芷湘考略》,《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年第5期。

舒芜:《“文白之争”温故录》,《新文学史料》1979年第3期。

汤哲声:《鸳鸯蝴蝶派:吴地文学的一次现代化集体转身》,《苏州大学学报》2009年11月。

王奇生:《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新青年〉为视点》,《近代史研究》2007年第1期。

王泉根:《吴宓主编〈学衡〉杂志的初步考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

王燕:《论早期〈申报〉刊载的文学作品》,《江海学刊》2005年第6期。

肖爱云:《〈礼拜六〉作家群的文人心态》,《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徐采石、金燕玉:《鸳鸯蝴蝶派与吴文化》,《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第4期。

薛勤:《20世纪初东北旧体文学研究——以〈盛京时报〉旧体诗为中心的考察》,《求是学刊》2011年第6期。

薛勤:《20世纪初东北文学观念的传承与改变》,《南京师大学报》2011年第6期。

杨扬:《海派文学与地缘文化》,《社会科学》2007年第7期。

姚雪垠:《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另一种编写方法》,《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2期。

叶中强:《近代上海市民文化消费空间的形成及其社会功能》,《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8月。

尹奇岭:《民国时期旧体诗词的刊印传播》,《出版科学》2011年3月。

尹奇岭:《民国时期新旧文学经济状况的考察》,《人文杂志》2009年第6期。

袁进:《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旧体文学亟待研究》,《河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袁省达:《申报〈自由谈〉源流》,《新文学史料》1978年第1期。

张纯:《〈游戏报〉——晚清小说研究资料的大发现》,《明清小说研究》2000年第3期。

张晖:《新时代与旧文学——以民初〈小说月报〉刊登的诗词为中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