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小镇”科洛尼亚

“世遗小镇”科洛尼亚

科洛尼亚是乌拉圭唯一的一处世界遗产,[34]1680年,葡萄牙人为了防御西班牙帝国的侵略,在拉普拉塔河河岸建立了这座小镇。因此从建立伊始,科洛尼亚小镇就见证了当时两大帝国贪婪而漫长的战争,小镇也成为拉普拉塔河流域最具战略重要性的咽喉。[35]一个多世纪的生杀掠夺中,科洛尼亚也经历了无数次的重修与改造,或是添砖加瓦,或是翻天覆地,最终科洛尼亚成了无数建筑风格的统一体。1825年,科洛尼亚回到了乌拉圭的怀抱,成为殖民统治时期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36]

漫步于科洛尼亚的纵横街道,似乎总绕不开一座高耸的白塔凝视。通体雪白的埃尔·法鲁灯塔在红墙、青砖、绿树映衬之下格外亮眼。灯塔建于1857年,指引着大冒险时代躲过大西洋凶涛险浪的商船入港。灯塔脚下是昔日圣弗朗西斯修道院的遗址,灯塔之上可以俯瞰郁郁葱葱的古城和宽阔的拉普拉塔河河口。每当夕阳西下,黄昏给这座古城笼上了更怀旧、复古的氛围,雪白的灯塔披上晚霞纺织的金纱,孤独而幽静地凝望着暴戾张扬的海洋。

旅游爱好者必定听说过意大利威尼斯的叹息桥,或是英国剑桥康河、牛津的叹息桥,而在科洛尼亚,还有一座叹息路。关于叹息路现在的名字,众说纷纭,主要流行的是三个版本。[37]传闻说这里曾经有一家妓院,是水手们的聚集之地,他们为捉摸不定的姑娘忧虑叹息;也有的说之前的死囚最终的宿命是尽头的拉普拉塔河,每当从这里走过,他们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悔恨而无奈的哀叹;还有的说一名年轻女子在这里等候自己的心上人时,被人用刀刺伤,这个凄美的故事也令人扼腕叹息。

叹息路是一段狭窄的鹅卵石古道,具有明显的葡萄牙特色,鹅卵石就地取材于海边,因此并不像我们所常看到的那样平整。道路两边的房子建于18世纪上半叶,波浪状的砖瓦,朴素的石墙,窄小的门窗,墙上的欧式路灯,所有都保留着几个世纪前的样子,完好无损地呈现在高楼林立、鳞次栉比的现代世界里。其中一座房子被改造为了叹息路美术馆,摆放着绘画与手工艺品,屋后还藏着一个曲径通幽的小花园。

在兵器广场一边,耸立着科洛尼亚的主教堂,又叫“神圣大教堂”,是乌拉圭最古老的教堂。这座大教堂建于1680年,经历了无数次翻修,直到19世纪初才竣工。然而1823年,一道闪电劈中了这座大教堂,摧毁了圣器室,于是教堂又开始了长达5年的修复工作,1976年,教堂最终被修复成了原始模样,这座大教堂的历史变迁也折射出了科洛尼亚居民对于保护古建筑的重视和修旧如旧的理念,大抵也是因此,科洛尼亚才保留了殖民统治时期的风貌,成为人类文化遗产。

有趣的是,1823年的那场闪电袭击和这座多灾多难的大教堂也被留在了伟大的博物学家达尔文的笔下。据说这起事故的罪魁祸首是葡萄牙统治时期遗留的一个火药桶,当时的圣器室被军队用来储存弹药,不曾想几百年后成为危险的源头。达尔文因此打趣称:“教堂是一座十分奇特的遗址,它曾经被用来储存火药,拉普拉塔河千万次的电闪雷鸣,仅有一次的电击就光顾了这座教堂。爆炸将建筑的2/3夷为平地,剩下的部分成了一座纪念碑,警示人们闪电与火药结合的威力。”

教堂外部与埃尔·法鲁灯塔如出一辙,都是清一色的白墙,没有再多点缀,朴实无华,平添几分圣洁与肃穆。教堂内部宽敞明亮,墙体是葡萄牙式砖石结构;顶部是罗马教堂经典的半圆形拱;墙壁宽阔,精美的雕刻、神圣的祭坛,还有祭坛背后描写16世纪殖民统治时期历史的装饰画,让这座挨过了天灾人祸的教堂熠熠生辉。教堂的地宫类似一个洞穴,七彩色的灯光照耀着东方三博士、马槽圣婴等模型。

对于历史如此悠久的科洛尼亚而言,随便一处历史建筑动辄几百年的历史,而科洛尼亚火车站大概是这座历史小城中最为年轻的古迹了。这座火车站是科洛尼亚小镇里唯一的火车站,是为迎接1901年第一辆自蒙得维的亚出发的火车而兴建的。火车启动仪式那一天,万人空巷,居民们好奇而激动地汇聚在火车站附近,等待自国家北部驶来的第一趟列车。列车上载着30名乘客,大部分都是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他们在这个时代的新尤物中骄傲地接受着车窗外所有人的艳羡与惊奇。现在火车站已被弃置,但是原址还留着当年的布告牌、月台和几段路轨。沿着遗留的轨迹走去,感受这座百年小镇的过去与现在,如梭的光阴仿佛穿越时空的界限,在一刹那间汇合。

在科洛尼亚小镇的东部,有一处国家历史文物,它掩映在繁茂的松树之中,烧焦了的墙壁已呈黑色,苔藓肆意蔓延生长。在这座“烧毁的工厂”背后,也隐藏着无数秘密与猜想。工厂原建于1876年,1881年3月7日,工厂突然发生火灾。紧接着,工厂主的妻子溺水而亡,他自己也命丧黄泉。据说工厂主的妻子背叛了他,他恼羞成怒,将妻子亲手溺死,然后放火烧了整座工厂,自杀身亡。也有人说,工厂入不敷出,负债累累,工厂主便火烧工厂来骗取保险金。还有的人说,工厂主霸道贪财,每天都要收取行人的过路费,人们一气之下,放火来解心头之恨。这些传说都是当时工业发展阶段的一个缩影,阶级矛盾的尖锐化、贫富差距的拉大,都从这座烧毁了的工厂上渗透出来。乌拉圭也将这座烧毁的工厂列入国家历史文物,因为对于科洛尼亚大区而言,这座烈火的遗留物折射了19世纪下半叶工业发展的图景。

除了科洛尼亚历史名镇,科洛尼亚大区内还有一个近100年的国家历史文物建筑群,这里有酷似西班牙风格的斗牛场,也有起源于西班牙巴斯克地区的回力球球场,有迎接旅客游船的码头,配有赌场的大酒店,还有供整片区域用电的发电厂。尽管所有建筑都仅剩残垣断壁,风雨在屋顶墙壁上都留下了自己的印痕,我们仍然能推测出当年这里也应是一片人潮涌动之地,曾经的繁华盛景渐渐褪色,只留下记忆的碎片供人唏嘘。

20世纪初,一家阿根廷建筑公司接手了一个宏大而重要的建筑工程,以刺激乌拉圭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工程的主要负责人尼古拉斯·米哈诺维奇选定了科洛尼亚历史名镇附近的雷阿尔德圣卡洛斯区,申请在此地建设一座度假村,即雷阿尔德圣卡洛斯度假村,如今人们也把这片区域称作“尼古拉斯·米哈诺维奇度假村”,以纪念创造了这座精美而丰富的建筑群的主要建筑师。

度假村创立之初条件十分艰苦,因为雷阿尔德圣卡洛斯区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缺乏最基本的便利设施,对于建筑者而言,平地建起一座高楼几乎是天方夜谭。而建筑师尼古拉斯凭借自己独到的目光瞄准了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不受工业化的污染,远离现代化城市的紧张与喧嚣;同时位于河口地带,气候宜人,春暖夏凉;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这里靠近阿根廷,是距离布宜诺斯艾利斯最近的度假区,乘坐汽船或者游轮只需要不到两个小时就可以抵达。尼古拉斯的预言果然应验了,度假村一落成便大获成功,主要的游客来源确实是阿根廷厌倦了紧张繁忙的快节奏生活与千篇一律的都市景象的城市居民,人们徜徉于山水之间,享受回归自然的宁静生活。

建筑群中最值得一游的就是我们提到的那座斗牛场,这是乌拉圭唯一的斗牛场,为新摩尔式建筑风格,[38]其马蹄形拱与西班牙的斗牛场酷似,结构主要为铁和水泥,直径52米。场中有一条1.5米的过道和两排看台。1910年,斗牛场正式开始使用,当时从西班牙来的斗牛士和公牛队在异国他乡举行了历史性的表演,当时场上座无虚席,人山人海,这股激情与新鲜一直延续到1912年,何塞·巴特列时任总统期间,政府严控监管并禁止乌拉圭的斗牛活动,但仍有官方授权的斗牛活动在此举行。斗牛士严禁使用长矛,而且必须在牛角上做好防护措施,逐渐将原本血腥野蛮的竞技型活动转变为安全人性的纯粹表演。如今的斗牛场已经被岁月侵蚀得脆弱不堪,游客也只能站在外面抬头观赏这西班牙殖民时期的人文遗产。

自从斗牛活动被政府喊停后,人们少了一项娱乐活动,赌博与赌场便应运而生。赌场大酒店在短暂的5年运营期里达到了空前的巅峰,除了每日接待来此消遣的大众,这里还是文学名流聚会的大本营。乌拉圭文学史上“900一代”[39]的代表作家就曾经聚会于此,畅谈颠覆性的文学思想;这里还举办过美洲女诗人的会面,接待了当时拉丁美洲举足轻重的女性诗人与作家,包括阿根廷最具现代女性声音的诗人阿方斯娜·斯托尔妮、智利诺贝尔奖得主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以及“美洲的胡安娜”胡安娜·德·伊瓦若。

西班牙殖民统治在这里留下的遗产除了典型的斗牛场,还有巴斯克地区盛行的回力球。这种球类运动起源于西班牙和法国,被认为是西班牙的“国技”,它凭着球体的高速运动和过程的刺激紧张而吸引了众多观众和爱好者。1910年,球场第一次对外开放,可以容纳3 000多名观众,直到现在,它仍然是南美地区规模最大的回力球球场,也依旧保持着原貌。1974年,球场进行了修复工作,同年还举办了世界回力球锦标赛。6年后,在殖民统治300年后,球场举办了庆祝独立的赛事活动。

雷阿尔圣卡洛斯码头的修建当初完全是为了满足游客来往的需要,并缩短外地游客旅程时间,而到今天,碧海蓝天的底色却为残存的木桩与石柱衬托了另一番风韵。一根根木桩参差不齐地分布在海水中,延伸至远方。

科洛尼亚小镇及周边的风景都各具特色,多样化的建筑风格让过去与现在于当下交汇,仿佛眨眼间看到历史像一位慢条斯理的说书人,在狭长古朴的小巷里漫步,耳边回荡着他悠长而沉着的声音。站在纯白的灯塔下,走在凹凸不平的叹息路上,坐在辉煌而宏伟的大教堂里,总有那么一刻,时钟突然静止,时光在一刹那停留,眼前似乎又看到了跨越百年的金戈铁马与动荡沉浮。科洛尼亚,就像是乌拉圭的双眸,透过它,仿佛看到了整个世界。

【注释】

[1]《南美瑞士,钻石之国,世界杯诞生地,南美洲第二小国家——乌拉圭》,“地图看世界”www.sohu.com/a/239115408_100023059。

[2]根据音译,又被称作“别哈城”。

[3]Beagle Channel,比格尔海峡,为纪念达尔文所乘游轮“比格尔号”而命名,位于南美洲南端火地岛岛群。自19世纪40年代起,这里是智利和阿根廷领土争端的中心。1985年5月2日,领土争端正式平息,三座岛屿划归智利。

[4]Domenico Ghirlandaio(1449—1494),意大利弗罗伦萨画家。

[5]Joaquín Sorolla(1863—1923),西班牙印象派画家。

[6]Francisco José de Goya y Lucientes(1746—1828),西班牙浪漫主义画家。

[7]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zquez(1599—1660),西班牙塞维利亚画派代表人物。

[8]Mariano Benlliure(1862—1947),西班牙现实主义雕塑家。

[9]乌拉圭内战,1839—1851年,又称第二次乌拉圭战争、蒙得维的亚围城战。1825—1828年巴西、阿根廷争夺乌拉圭的战争结束后,乌拉圭取得独立。1839年,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省长胡安·曼努埃尔·德·罗萨斯的军队在乌拉圭白党支持下攻入乌拉圭。乌拉圭红党得到法国海军和阿根廷国内反罗萨斯势力的支持。1843年2月,罗萨斯和乌拉圭白党的军队包围蒙得维的亚。乌拉圭红党军队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志愿人员支援下坚守该城。1851年,巴西出兵支持红党。10月,罗萨斯和乌拉圭白党战败,蒙得维的亚包围解除。

[10]湿法炼金或湿法冶金是利用浸出剂将矿石、精矿、焙砂及其他物料中有价金属组分溶解在溶液中或以新的固相析出,进行金属分离、富集和提取的炼金技术。由于这种炼金过程大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故称湿法炼金。

[11]保罗·克里(Paul Kless,1879—1940),瑞士现代派画家。

[12]孙若彦:《拉丁美洲反美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内容》,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7卷第6期。

[13]白玫瑰的一种。

[14]Lady Hillingdon,黄玫瑰的一种。

[15]Louis Philippe,红玫瑰的一种。

[16]Asociación Rural del Uruguay,乌拉圭农村协会,乌拉圭农产品的主要集散地。

[17]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温莎王朝的第二位国王,退位后被封为温莎公爵。资料记载其造访普拉多酒店是在1925年,时为威尔士亲王,即英国王储。

[18]弗鲁克图奥索·里维拉(Fructuoso Rivera,1784—1834),乌拉圭政治家、军事家,1830—1834年担任乌拉圭首任总统;之后于1839—1843年、1853—1854年两次担任乌拉圭总统。

[19]土著民介绍网站,https://pueblosoriginarios.com/textos/charruas/charrua1.html。

[20]雕塑基座上刻有“Primer encuentro nacional de descendientes de indígenas en homenaje a sus ancestros”,意为“土著居民后代的第一次国内会面,以此纪念其祖先”。

[21]何塞·玛丽亚·贝拉斯科(1893—1979),墨西哥画家。

[22]普里利迪亚诺·普埃雷东(1823—1870),阿根廷画家。

[23]《探访乌拉圭布拉内斯博物馆》,中国文化报2014年4月。

[24]余熙:《约会乌拉圭:南美瑞士的闲适故事》,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版。

[25]伊莎贝尔·阿连德(Isabel Allende,1942— ),拉丁美洲文学爆炸中的唯一一位女性作家,著有《幽灵之家》《佐罗》等,被誉为“穿裙子的马尔克斯”。

[26]坎德拉利亚圣母在天主教中对应每年的二月二日,为“圣烛节”,即圣母玛利亚产后40天带着耶稣去往耶路撒冷祈祷的纪念日。

[27]在西班牙语中,Playa Brava意为“英勇的海滩”,而Playa Mansa意为“柔和的海滩”。

[28]布拉瓦海滩网站,www.playa-brava.com。

[29]胡安·迪亚斯·德·索利斯(Juan Díaz de Solís),是最早进入南美拉普拉塔河河口的探险者之一。1516年2月到达拉普拉塔河口。后遭到印第安人袭击,死于非命。

[30]朱塞佩·加里波第(Giuseppe Garibaldi,1807—1882),意大利爱国者,红衫党领导人。

[31]余熙:《约会乌拉圭:南美瑞士的闲适故事》,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版。

[32]又称“乌拉圭回合”。“乌拉圭回合”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主持下的第八轮多边谈判,也是关贸总协定的最后一轮谈判。会议历时7年多,自1986年9月召开,至1994年4月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结束。“乌拉圭回合”谈判的重点是货币市场的开放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会后共有123个国家签署了贸易自由化协议,同时决定将关贸总协定更名为世界贸易组织。

[33]The Uruguay Round,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34]1995年,科洛尼亚小镇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35]余熙:《约会乌拉圭:南美瑞士的闲适故事》,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版。

[36]科洛尼亚(Colonia)在西班牙语中意为“殖民地”。

[37]科洛尼亚旅游网,https://viajeacoloniauruguay.com/que-hacer-en-colonia/calle-de-los-suspiros/。

[38]新摩尔式建筑(或新穆德哈尔建筑)是摩尔复兴建筑的一种。这种建筑风格19世纪末期在马德里出现,并很快传播到其他地区。诸多艺术家认为,新穆德哈尔艺术是西班牙风情的独有特征。建筑的主要特征有马蹄拱形、藤蔓花纹瓷砖、抽象的形砖纹饰外墙等。

[39]乌拉圭“900一代”指的是1868—1886年出生的乌拉圭作家,他们的作品大多在1900年前后为人们所熟知并广为传颂,风格主要是创新与现代主义。代表作家有反美主义先锋何塞·恩里克·罗多、“拉丁美洲的易卜生”弗洛伦西奥·桑切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