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品

饮品

走在乌拉圭的街头,总会看到当地居民手中握着插有吸管的葫芦杯,他们边续边饮,看起来十分悠闲惬意。马黛茶与咖啡、茶并称为“世界三大茶”,可见马黛茶在世界饮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当地人而言,马黛茶更是深入了家家户户的生活,早已成为这个民族的标签。

古巴革命领导人切·格瓦拉那光着膀子、斜卧炕头、手持马黛茶的形象与他头戴贝雷帽、嘴叼雪茄烟的形象同样深入人心;阿根廷前足球运动员马拉多纳曾说过,“没有马黛茶就没有上帝之手”;[10]阿根廷最早的经典探戈名曲《马黛,马黛》这样唱道:“喝一口马黛,醒一醒神,俗话说得好,踏上我们土地的人,一旦喝上马黛茶,就永远不想离开。”

除了马黛茶,乌拉圭也是名副其实的产酒大国。乌拉圭位于南纬30°~35°,日照充足,夏季干燥炎热,冬季寒冷,有着得天独厚的种植葡萄的条件。17世纪,西班牙人带来了种植葡萄、油橄榄、胡桃树的习惯,也在这片土地上撒下了酿酒业的种子。真正让乌拉圭红酒行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推动力是丹娜这一葡萄品种的引进,1870年,定居在乌拉圭的法国人帕斯卡·哈里根发现丹娜最适宜当地的气候与土壤条件,它来源于法国西南产区,单宁含量高且柔软鲜嫩,色泽深邃,酿制出的红酒口感强劲,质量上乘。丹娜的种植很快蔓延至乌拉圭全国各地,种植面积占全国葡萄园总面积的1/3,到1877年,丹娜已经成为乌拉圭的“国酒”,当地生产的红酒甚至较丹娜原产地伊鲁莱吉和马迪朗更胜一筹。

乌拉圭当地还有一种原创的酒品“一半一半”,看到这个名字,大概也能猜出这种酒品是将不同品种的酒混合制成,或是起泡酒与干白,或是白酒与苦艾酒,两两混合,却能产生1+1>2的效果。这种酒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还有自己的品牌,在港口市场就能一品其醇香。

在乌拉圭也能喝到欧洲流行的渣酿白兰地。起初人们为了避免浪费,将酿酒残余的葡萄皮和葡萄籽再次进行蒸馏加工,然而残渣制成的酒品竟然也独具风味,很快便畅销全球。这种酒品通常是冰镇冷饮,口感舒爽,也有人会将它和意式浓缩咖啡混合,得到咖啡与酒的混合饮品。在乌拉圭,人们会在杯中滴入几滴柠檬汁,赋予了白兰地新鲜的果香与甜润;或者将它与蜂蜜混合,再配上一块巧克力饼干,就能在丝滑与甜嫩中度过一个悠闲的下午。